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6年10月20日 星期四

    反腐带来的政商空间用什么填充

    《 文摘报 》( 2016年10月20日   06 版)

      自十八大以来,辽宁省经济发展急速滑坡,数度成为中国经济表现最差的地区之一,辽宁省人大贿选事件提供了答案:发展落后的最主要原因还是人的问题。这次事件暴露出来的一些官员素质不高、政商生态畸形、官风不正、观念保守,“成就”了辽宁的今天。

      在这个“政经同体”特质明显的大省,如果能够成功振兴经济,将会对整个东北地区起到很强的辐射带动作用。那么,如何着手改变呢?

      首先,要改革有问题的省领导班子,包括各级官员、人大委员以及国企主要管理者。过去大范围换人很难,现在有贿选事件作背景,对有问题的省完全可以大手笔治理。应该重手整治问题省的领导集体,过去实行不了的力度现在则可以实行,不换思想就换人,不换作用就换人。要保证中央的有效领导。

      其次,应该坚定地“借政治,促经济”。处理政治事件要为经济发展创造空间。出现问题的地方人心不齐,有历史原因,但最大的原因恐怕还是习近平主席谈改革目标时所说,要让人民群众从改革中有获得感。要增加老百姓的获得感,最重要的就是搞好经济,提高老百姓的收入。

      第三,大力推进市场化改革和法治化改革。抓经济和抓政治都需要落地,经济方面要力推市场化改革,以归零后的心态加大市场开放、减少政府干预、保障市场权益,吸引外来投资,繁荣市场。要以法治化来强化震荡后的制度环境,以法治来保障市场化改革。可以借贿选案开展法治化改革试点。在问题省实行的这些改革思路和做法,在国内其他地方也可以尝试。

      反腐败在官员体系和政治体制上打开了一个突破口,中国要抓住这个机遇,以抓好经济和法治建设来填补反腐败之后带来的政商空间。

      (《社会科学报》10.13 贺军)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