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6年10月20日 星期四

    潘柳黛差点把张爱玲骂哭

    《 文摘报 》( 2016年10月20日   08 版)

      在骂战中,潘柳黛占了绝对上风,但张爱玲一生留下多部长篇小说,而潘柳黛只写了两本,从数量到质量,张爱玲完胜。

      潘柳黛因与张爱玲发生了一段笔墨官司,且纠缠数十年而不休,诸多版本《张爱玲传》均引用了潘柳黛《论胡兰成论张爱玲》《记张爱玲》中的内容。

      两人不在同一层面,交集不多,为何潘柳黛还要恶骂张爱玲呢?到目前为止,仍是个谜。

        潘柳黛的嘲讽

      潘柳黛本名思琼,别名柳黛,1920年2月12日生于北京市东城区一个旗人家庭,父亲吸食鸦片,且有外室,后来竟抛弃家庭而去。潘柳黛因相貌酷似父亲,被母亲所厌,潘说:“我是没有充分得到母爱的小妞。”

      潘柳黛一生严肃创作不多,代表作是1945年出版的《退职夫人自传》,被誉为“(与)中国女性主义小说经典的苏青名作《结婚十年》堪称‘双璧’”,潘柳黛还有一本少有人知的长篇小说《一个女人的传奇》(可能写于上世纪50年代),两本小说均展现出女性主义视角。

      在两本小说中,潘柳黛挑战了世俗的性别观,直白袒露女性内心世界与惨痛经历,抗战胜利后,潘柳黛因曾在日伪媒体供职,一度被指为“文妖”。潘柳黛愤怒地回应:我在沦陷区活得那么悲苦、可怜,我是苟延残喘挣扎着活到现在,而现在,就连苟延残喘也不让我活了。在《退职夫人自传》中,她写道:“那些唱高调的人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那是因为他们还不至于‘饿死’,所以才乐得冠冕堂皇唱这种高调。”

      1944年《杂志》月刊第十三卷上,胡兰成写了《论张爱玲》一文,提到张爱玲的“贵族血液”,赞美她的创作“横看成岭侧成峰”。

      潘柳黛在《论胡兰成论张爱玲》反问:胡兰成何时“横看”和“侧看”张爱玲了?暗示二人关系不正常。

      对于“贵族血液”,潘柳黛则嘲讽道:张爱玲是李鸿章的重外孙女,这种关系就像太平洋上淹死一只老母鸡,吃黄浦江水的上海人却自称喝到了鸡汤一样。

      在苏青提醒下,张爱玲才注意到这篇文章,读后“一时气得浑身发抖……差点流下眼泪”。

        30年后骂得更狠

      1950年,潘柳黛去了香港,开始“卖文为生”,1953年与蒋经国远房侄子蒋孝忠结婚,10年后,蒋因脑炎去世,留下两子,次子蒋金(艺名)后成为香港演艺明星。

      潘柳黛一度为邵逸夫打工,上世纪60年代,潘的剧本《不了情》被拍成电影,由林黛(原名程月如,程思远的长女)主演,林因此在亚洲电影展上被评为亚洲影后(第4次也是最后一次)。

      潘柳黛从邵氏公司辞职后,又在多家报刊当专栏作家,直到封笔。

      1952年7月,张爱玲也来到香港,两年后去了美国,1961年11月,张爱玲到香港找工作,因丈夫赖雅病重,不得不返美。

      随着张爱玲的名声不断上升,1975年,潘柳黛写了《记张爱玲》,仍不肯放过“贵族血液”这个梗儿:“李鸿章既然入过清廷,对‘太后老佛爷’行过三跪九叩礼,口称道:‘奴才李鸿章见驾’……张爱玲在血液上自然不免沾上那点‘贵族’的‘仙气儿’了。”“在中国卖弄美国噱头,到美国再去卖弄中国噱头,我想聪明的张爱玲很可能已经放下剪刀,拿起厨刀,在美国朋友面前,正在大力表演她的‘祖传秘制’‘李鸿章杂碎’的‘贵族’烧法呢。”

      这些文字比当年更甚。

        骂得漂亮不如写得漂亮

      潘柳黛自称和张爱玲曾是好朋友,但她提到的张的生活细节不多,她曾对作家诸葛说:“张爱玲还有一个怪癖便是喜欢吃臭豆腐干。有一回的黄昏,她正在写作,发现弄堂里臭豆腐干的声音,连忙立起来,换旗袍,涂口红,搽胭脂地走出去。可是化妆时间达一刻钟之久,而张爱玲拿了碗追上去,已是过了两条街。结果有志者事竟成,张爱玲追着卖臭豆腐干的,买了四五块,一面吃,一面嗅,那样子真使人难过!”

      恶骂张爱玲,或可从潘柳黛个人经历的角度去理解,潘因专栏成名,因为她敢说别人不敢说的话,话说得越绝对越激烈,得到的回报就越丰厚,这使潘对文字的“社会意义”产生误解,将四处树敌、人身攻击当成批判。

      潘柳黛的写作对当时下层读者影响较大,因为可以替他们发泄负面情绪,但中上层读者往往不以为然,他们更喜欢张爱玲的作品。潘与张属于两个世界,彼此语法区别太大,甚至无法沟通,难免引发激烈冲突。

      对于潘柳黛的恶骂,张爱玲高悬免战牌,可越不沟通,潘的误解便越强,反而认为自己被张冷落,所以骂得更加起劲。

      1988年,潘柳黛移民澳大利亚,2001年10月,因糖尿病去世,终年82岁。

      在骂战中,潘柳黛占了绝对上风,但张爱玲一生留下多部长篇小说,而潘柳黛只写了两本,从数量到质量,张爱玲均完胜。

      (《北京晚报》10.14 唐山)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