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6年10月18日 星期二

    老北京的待人接物

    《 文摘报 》( 2016年10月18日   05 版)

        看人下菜碟儿

     

        您要是把“看人下菜碟儿”理解为吃饭的事儿,学问就窄了。其实它后头还有一句呢:“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为什么说看人下菜碟儿是北京的老规矩呢?这跟北京是几朝古都有关系。因为是皇都,北京的老百姓,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生活,自然,比其他城市的人见多识广。平时人们在社交场合接触的各色人等非常复杂,而且南来的北往的,当官的为宦的,杂陈于民间,让人际交往错综复杂。因此,必须要看人下菜碟儿,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否则,得罪谁都担待不起。所以,当长辈的从小就教育晚辈,懂得这个规矩:看人下菜碟儿,不能不知深浅,乱弹琴。 

     

        看人下菜碟儿,常常让有些人认为,这是北京人的圆滑,是“京油子”的体现。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首先,看人下菜碟儿,跟见风使舵、阿谀奉承是两码事儿。其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所做的恰恰是投其所好,看人下菜碟儿。 

     

        比如您请朋友到饭馆吃饭,朋友是广东人,不喜食辣,您却偏要给他上四川菜,这不是有意跟他过不去吗?再比如您的老父亲八十多了,牙口不好。吃饭的时候,您非要给他贴饼子、炸丸子,这不也是难为他吗?要想让他们称心如意,您必须得根据他们的所好下菜碟儿。 

     

        因此,北京人把看人下菜碟儿作为一种礼数,当作一种规矩,还是有道理的,也符合生活规律。 

     

        话到礼到

     

        在北京人的生活词典里,有些话没跟上或者没到位,就意味着“礼”没到那儿。 

     

        比如您跟着长辈或领导一起出行,他们上了岁数,在下台阶时,您关照一句:“您要加小心,慢着点儿走。”这就是话到礼到。尽管您没上前搀扶他们,但您的话到了,让他们听了心里舒服。 

     

        其实,了解北京人的都知道,北京人但凡自己能干的,绝对不麻烦人。所以,您说过去帮忙也好,搭把手也好,准知道这是客套,人家不会让您扶,也不会让您帮忙拎。但您的这番话,就是礼。让人感到是一种体贴,一种温暖,同时,也是一种慰藉。 

     

        正事儿要坐下说

     

        在日常生活中,站着说话和坐着说话的区别是非常明显的。 

     

        站着说话,除了正常的礼仪礼节之外,给人的感觉是应酬、急促、敷衍等。相反,坐着说话,则郑重其事,庄重严肃。 

     

        所以,北京有个老规矩,站着说话是寒暄,坐着说话是说事儿。凡是有正事要说,一定要找个地方坐下。即便是您在马路上,跟朋友见了面,要说正事,也要在路边找个台阶什么的,坐下慢慢儿说。 

     

        为什么要有这么个规矩?一、这是一种礼节,体现了彼此的互相尊重。北京人认为,坐着谈事儿才规矩。二、体现了北京人办事儿的认真。北京人有句话叫:有话好好儿说。好好儿说就是慢慢儿说,不能着急忙慌,这叫拿要说的事儿当回事儿。三、坐下说话,才能心平气和,尤其是说那些疙疙瘩瘩、掰不开镊子(不好办)的事儿。坐下说,能缓和一下气氛。 

     

        (《北京纪事》2016年第9期 刘一达)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