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在2000年左右步入老龄化社会,“乐龄人士”(新加坡对老年人的称呼)占总人口的20%。
新加坡实行的是中央公积金制度,特别强调个人的养老责任。此外,政府大力扶持养老产业发展并提供配套设施,努力建设“老龄友好型”社会。
走在新加坡的唐人街附近,热闹至极,一家餐馆的大招牌映入眼帘:本店每月1号和15号免费为到店的前100位“乐龄人士”提供××餐食。店里面积适中,食客数量不少,一顿饭的价格在3.5~10新加坡元不等(约合人民币17元~49元)。我之前在国内看到过寺庙施粥、大公司捐赠、政府慰问等,但还是第一次看到餐馆为老年人提供免费的食物。
第二天正好是1号,早上8时,我来到这家店,发现店门口已经有老年人在排队领取套餐了。店里伙计麻利地盛装着饭菜,有的老人在店里吃,有的老人打包带回去。整个场面温馨有序,老人们和伙计们的脸上一直洋溢着笑容。
新加坡不止一家饭店做类似的活动,而且在新加坡的地铁、公交车上,“老弱病残孕”座位始终空出来留给有需要的人。面临老龄社会的危机和挑战,新加坡得益于个人、政府、第三部门组织,以及整个社会自发的尊老敬老助老行为,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危机。
我们终将老去,如何有尊严、幸福地老去,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广州日报》10.10 Serend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