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铭
房价陡升、雾霾遮天、交通拥堵、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大城市的病状和乡村的隐痛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限制大城市人口流入,让农民工返乡,问题就能解决吗?社会经济学家陆铭比较全球经验,立足本土现状,基于实证,力倡中国发展大城市的重要性。
有一种流行的看法,认为过去30年来大量的资源向东部集聚,所以,中国今天的集聚度太高了,大城市太大了。然而,数据给的答案是否定的。
19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之间GDP规模的差距的确在明显扩大,但是,由于劳动力流动仍然受到户籍制度的限制,城市建设用地指标的配置又受到全国规划的制约,中国城市之间人口和建成区面积的差距却没有明显扩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城市间人口规模的差距,最近20年来只有微小的上升,而如果以2000年的数据作国际比较,中国的城市间人口规模差距是远低于国际水平的。
由于受劳动力难以自由流动的政策限制,中国绝大多数的城市规模是低于其最优水平的。换句话说,如果要提高劳动生产率,中国的绝大多数城市应该扩张其规模,而不是小型化。
中国公共服务的筹资体制是基于地方财政的,所以地方政府总觉得,教育啊,交通啊,都是我本地财政提供的,如果你不是我本地人,我为什么要把这个公共服务平等地提供给你呢?这很荒谬!难道这些移民在大城市没有创造价值,没有给政府的税收作贡献么?外来劳动力只要签了劳动合同,就需要缴纳社会保障,而这笔钱是本地居民养老资金的重要来源。
在当前中国,谈到外来移民问题时,很多人都混淆了国内移民和国际移民的区别。在一国内部,自由迁徙和居住在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宪法赋予的权利。但是,这还不只是权利的问题,如果在一国内部,移民不自由,就会出现国家内部的地区间收入差距问题。而不管是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还是通过帮欠发达地区还债的方式,发达地区都需要负起相应的责任。
(《大国大城》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