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最古老的画种,人物画曾在汉唐光耀画坛,元代随着文人画的兴起,传神、载道的人物画让位于畅神、悟道的山水和花鸟画,此后的千年间,人物画渐趋式微。
随着20世纪的到来,人物画成为中国画坛成就最高的画种,画家之众,作品之精,堪称空前,其根源来自于现实的光芒照耀。关注现实,勇于创新,则是现代人物画振兴的关键。
20世纪初期,以陈师曾、丰子恺、齐白石等人为代表的一批具有革新精神的艺术家冲出摹古的怪圈,以现实人物为表现对象,在人物画中高歌红尘悲欢,表现俗世情怀。如丰子恺的《家家扶得醉人归》,描写了两对夫妇微醺相依的情态,画面荡漾着幸福祥和之气。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对“民间疾苦”的表现则是现代人物画发展的关键时期。波澜壮阔的民族救亡运动不仅使得大批艺术家直面苦难的现实,创作许多反映民间疾苦的人物画作品,而且徐悲鸿、蒋兆和等人取法西方写实主义的艺术实践还推动了人物画乃至中国画的革新进程。其中,蒋兆和的《与阿Q像》《流浪的小子》等藏品是大家难得一见的代表作。
1949年至1979年的中国人物画作品是人物画创作的现实主义时期,歌颂祖国新面貌,表现工农兵新风采,写实水墨人物画以特有的形式表达对时代与生活的礼赞。
中国现代人物画最主要的成就之一是写实水墨人物画的创立与发展。传统写意人物画注重画家主观情感的表现,强调畅神和怡情,而弱化了传神与载道。新中国成立初期,徐悲鸿写实教育体系与来自延安的革命写实传统,以及从苏联引进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三者融合,由此产生“徐悲鸿学派”和“写实水墨画”,并成为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画坛之主流。
写实水墨人物画大致分为南北两派,北方以“徐悲鸿学派”为代表(此学派以徐悲鸿和蒋兆和为开拓者,亦称“徐蒋体系”),南方以“新浙派人物画”为代表。“徐蒋体系”的写实水墨人物画,重视人物形象塑造,强调造型的写实性,笔墨服务于造型。徐悲鸿力倡写实主义,并以人物画入手复兴中国画艺术,其人物画代表作有《九方皋》《愚公移山》《泰戈尔像》等。
(《光明日报》10.6 裔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