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结束了在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的推免生复试,四川农业大学的孙思(化名)没敢放松,马不停蹄地回到酒店继续复习。5天后,他还要参加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的推免生复试。
孙思的本科专业是土地资源管理,3年总成绩排名第一,顺利取得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的资格,并成为名副其实的“三跨”(跨专业,跨学校,跨地区)推免生。从大三下学期开始,他便开始准备推免生复试,通过参加暑期的保研夏令营,孙思拿到了上海交通大学的研究生“直达车票”。9月30日,孙思在抛出橄榄枝的3所名校中,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
2016年10月,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在来自全国的1196名大学生中发起投票,48%的受访者表示考虑跨专业读研,29%的受访者表示不会跨专业读研,23%的受访者表示不确定。同时,在面向159所高校、149个专业的319名本科四年级学生的问卷调查中,70.29%的受访者属于“三跨”考(保送)研生,22.46%的受访者为基础学科跨向应用学科。
在选择跨专业读研的主要因素时,36.51%的受访者表示主要“以兴趣和爱好为主,就业考虑为辅”,19.84%的受访者“想尝试新的知识领域”,14.29%的受访者“不喜欢本科专业”,12.7%的受访者“完全出于兴趣爱好”。
孙思是刘钰(化名)羡慕的对象。四川大学新闻学专业的刘钰打算报考华中科技大学的社会学专业。在她看来,选择社会学完全是因为爱好。她觉得如果自己没有选择跨专业考研反而会更累,“因为没啥兴趣”。面对一个新的知识领域,她很好奇,所以不会枯燥。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学生选择跨专业读研、学校接收跨专业学生的报考是研究生培养中非常正常的一个现象。“如果是学术型研究生,那就考察这个学生有没有学术兴趣、学术潜能就可以了,如果是专业硕士研究生,强调社会经验和跨专业的经历,就更加正常。”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彭泽平认为,很多考生跨专业考研如果出于喜欢,那可以充分利用自己本科专业所学,从新的角度、用新的思维来研究自己所报考的专业。
熊丙奇认为,跨专业读研是每个学生的个体选择。学生本身的情况不一样,专业兴趣不同,之后的职业发展规划也不一样。“如果说自己没有这方面的兴趣,盲目地跟风去选择当然就是一个问题,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
(《中国青年报》10.10 马宇平 徐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