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6年10月01日 星期六

    摩拜:一场单车上的社会实验

    《 文摘报 》( 2016年10月01日   01 版)

      摩拜单车是2016年4月份上线的一款自行车租赁软件,目前在上海和北京运营,很快将在广州开展业务。

      用户下载摩拜单车App,注册、认证并交299元的押金之后就可以搜索附近的摩拜单车,用手机扫一下车身上的二维码,就能解锁将车骑走。还车的时候随便停,只要不放在影响交通的地方。锁车后手机自动扣费,一般来说半小时内1元钱,跟很多城市的公共自行车收费差不多。

      诸大建是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2016年5月初的一天,他儿子下班后很兴奋地说,早上从小区骑了一辆“摩拜单车”到地铁,2公里左右的路程只花了1元钱,几分钟就到了。过去从他们小区到地铁,住户们要么花二十多分钟走路,要么花几元钱打个黑摩的,要么花十几元叫个滴滴或优步。

      “我把摩拜叫做中国新制造,它提供了一个中国制造业的升级范本:制造业+公共服务。”诸大建说。

        汽车记者到自行车创业者

      摩拜单车的创始人胡玮炜,在创业之前做了多年的汽车记者。从汽车记者转型科技记者后,胡玮炜感觉汽车行业会发生巨大变化,于是她辞职并创办了一个叫极客汽车的科技新媒体。

      2014年的一天,胡玮炜一个朋友告诉她,未来的个性出行工具会有一波革新潮流。蔚来汽车的董事长李斌问她,有没有想过做共享出行项目。

      “我有一种被击中的感觉,立刻就说我想做这件事,然后李斌就投资了我。”胡玮炜说,她在国外看到过类似的项目,而且作为用户,她对国内公共单车的痛点有深刻体会:车子不好看,办卡很麻烦,取车还车要到固定地点。

      摩拜的目标是,让一个城市更适合骑行,让更多人在5公里的出行范围内选择单车。胡玮炜看到的一个数据是,每一百个人需要一辆自行车。以北京现在有2000万人左右计算,大概就有20万辆自行车需求市场。目前摩拜在北京和上海投放的车辆各在一万辆左右。

      能不能做一款无固定桩、随取随还的共享单车?胡玮炜迅速组建了团队,把之前在福特做技术的一个朋友拉过来作为合伙人。

      产品设计好了之后,摩拜开始找生产商。一开始找的是一些传统自行车公司,但这些公司要么缺乏足够诚意,把摩拜当“菜鸟”来糊弄,提出的一些配件价格远超市场水平,要么积极性不高。胡玮炜的那几点要求,相当于革新了自行车,对传统厂商来说,意味着要重新调整生产线、培训工人和重构供应链和质量标准。

      在设计自行车的时候,胡玮炜提出了几个要求:一是实心轮胎,不用担心爆胎;二是没有链条,不用担心掉链子;三是车身要全铝,不用担心生锈。在经过好几轮的设计比较后,最终,一个爱好骑行的汽车设计师的设计方案被采用。

      于是胡玮炜尝试跟“攒电脑”一样,到市场上去找人组装。她来到位于天津的北方最大自行车市场,发现里面什么配件都能找到,但依然找不到一家愿意跟摩拜深度合作的公司。最后,胡玮炜被迫下决心自己成立一家工厂来生产自行车。

        微观运营里的门道

      摩拜单车刚出来时,正好赶上冬天,不太适合在北京等寒冷和有雾霾的北方城市推广,于是将第一站锁定上海。上海因为举办过世博会的缘故,整个城市划了很多白线,圈出固定区域供自行车停放,能为摩拜节省不少市场和用户教育的成本。

      在选择投放点的时候,胡玮炜说,主要是根据自行车“眼睛”看到的区域。这个眼睛就是后台数据,比如什么地方的人打开App的次数最多,可能就需要往这些地方多投放一些车辆。一些商圈集中的地方成为主要投放点,比如上海的南京西路、人民广场和静安寺商圈。

      摩拜还进入一些重点的社区和街道。比如,在上海,摩拜的一个主要投放点就在静安区临汾路街道,这个街道曾多次受到中央领导的视察。

      此外,摩拜也会覆盖一些政府机构所在地。摩拜在上海的一个推荐停放点就在上海市规划与土地资源管理局附近。

      在宣传和推广上,摩拜很重视跟城市的“毛细血管”合作。摩拜在上海就跟安帮成扬和日升等停车场合作,免费进驻他们在地铁站的收费停车处。

      胡玮炜说,一开始摩拜并不想进校园,但很多需求主动找上门来。很多高校希望跟共享单车公司合作,鼓励学生租车而非买车。进入校园后,摩拜几乎是免费运行,比如学生身份用车,每单最低是一毛钱。

        用户跟摩拜的“化学”反应

      市场很大,但蛋糕不好啃。

      运营5个月以来,摩拜的单车经常被偷,有的则被捡垃圾的人扛走卖到废品站。还有人把单车骑到小区,甚至自己家里,供私人使用。有的骑到停车场或者火车站候车厅,造成单车要么被城管收走,要么因为位置太偏,后续用户找不到车。还有一些黑摩的和黑三轮,觉得自己的生意被摩拜抢了,派人把摩拜上的二维码给撕掉或者喷上黑漆。

      为此,摩拜出台了信用分规定。乱停一次扣20分,如果你的分数低于80分,用车成本按照半小时100元计算。你可以通过拍照举报他人违停获赠信用分,到达80分以上,将恢复1元/半小时的价格。

      摩拜80%的用户是80和90后,70后占10%以上。这些用户正在深度影响着摩拜。捕捉这些“化学反应”对摩拜来说至关重要。如何从这些人身上,探索出更多的可能性,是未来摩拜的商业模式和产品模式的想象空间所在。

      实际上,很多用户并不把摩拜当做通勤工具,而是当做健身甚至社交工具。目前摩拜单车有两个用车高峰,一个是上下班高峰,主要是通勤需求。另一个是晚上十点,主要是休闲、锻炼甚至是约会等使用场景。这两个用车高峰各贡献了一半的订单量。

      胡玮炜说,她更愿意把摩拜单车当成一个社会运动,或者一场实验。

      (《南方周末》9.22 谢鹏 刘晓阳)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