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开学初,全国数百万小学生和初中生正式开始使用由教育部直接组织编写的“部编本”语文教材,取代了原来的人教版。
“天地人,你我他”“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天地分上下,日月照今古。”刚上小学一年级的萱萱每天回家后抑扬顿挫地读着课文,并试着把这些生字组成不同的词组,看着女儿学得不亦乐乎,萱萱妈也松了一口气。
“部编本”语文教材让普通家长最直观的感受是,从先学拼音变成了先学汉字。萱萱入学前曾学过一段时间拼音,“单韵母”“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等概念让母女俩很是崩溃,更给萱萱带来深深的挫败感。萱萱妈一度担心,女儿是否会因此对语文课失去兴趣。
对于这一变化,“部编本”语文教材的总主编、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教授表示,以前孩子从学前班到小学,立即学拼音,难度大,可能损伤孩子学语文的兴趣。新教材据此做了调整,减少汉语拼音的难度,让拼音教学服务于识字教学。
温儒敏教授说:“语文课怎样才算成功?一定要延伸到课外阅读,让学生养成读书的生活方式。”好的语文课并非在死抠课文和课本,而是要给学生以读书的方法,激发学生读书的兴味,培养热爱读书、喜欢思考的人。
(《新京报》9.19 缪晨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