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听见过这样一个故事:据说在一条路上,有两个人对面相逢,并且同时看见路旁挂着的一块招牌。招牌的正面涂着金色,背面涂着红色。甲向正面走来,看见了金色,说招牌是金子做的。乙向背面走来,看见了招牌的另一面,一口咬定是红漆的。两个人都坚持自己的主张,不肯相让,于是发生争执、吵闹,以至打起架来。后来是另一个人出来调解,提醒了两人的偏见,大家才明白刚才的争执,都是毫无意味。原来招牌本身兼有两面,而每人只看见一面。所有的争执,其实都是各人眼光狭隘的结果。
如果这个问题是从哲学的观点上来提起,那么,事情就不这样简单,而花样也就多起来了。那时人们就要依照着自己的世界观来解决这个问题。主张“人生如梦”的唯心论者,会告诉我们说:“你说是一块招牌,在我看来什么也不是,只是一团感觉,一团幻影罢了。你有时感觉到它是金色,有时是红色,或者又感觉得它是木头或金属,但这些看法,也不外都是从你自己的感觉上得来的,没有你的感觉,这一切东西都不会存在。”
另外一个宿命论者,他是相信冥冥中有神灵主宰一切的唯心论者,他发表意见道:“世界是神灵随自己的高兴安排成功的,那一块招牌挂在前面,也不外是神的心意的表现,而并不全是我的感觉。”
唯物论者的意见却直截了当得很:“招牌就是挂在那儿的招牌,它本身就独立的在那儿挂着。它并不是我们的感觉,我们的感觉乃是招牌在我们的感觉器官里的反映或影像。它也不是神意的表现,它只是自己存在那儿的物质。”
这就是一块招牌上的种种花样,每种花样表现着一种世界观,世界观有几十几百种,那么一块招牌上也就可以翻出几十几百种花样。但是归根结底,世界观都可以划分为两大类,花样也可以最后归结为唯物论和唯心论两大类。 (连载四)
(《大众哲学》艾思奇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1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