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6年09月22日 星期四

    你了解抑郁症吗

    《 文摘报 》( 2016年09月22日   04 版)

      中秋节前后,不断有媒体曝出,有人因罹患抑郁症而自杀。这些事件再次引起了人们对抑郁症的广泛关注。

      抑郁症是所有精神类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范围内,人群中罹患抑郁症的比例高达11%。但人们对抑郁症的了解相当欠缺,包括一些曾经患过抑郁症的人,也未必了解抑郁症。

      抑郁症包含多种不同的疾病,症状相似,但病因各异。像有些抑郁症是因为内分泌失调而导致的,如更年期抑郁症;有些是因为日照缺乏而导致的,如季节性抑郁障碍;有些是躯体疾病而引发等。不仅如此,同样是罹患抑郁症,但如果是不同的抑郁症亚型(通常抑郁症被认为临床有六个亚型),那么症状表现也大相径庭。

      人们最常遇到的两类抑郁症,重症性抑郁障碍患者往往表现出反复的自杀意念以及自杀尝试;而持续性抑郁障碍(恶劣心境)患者则一般没有自杀意念或自杀尝试。

      如果身边有亲友,或怀疑有亲友罹患抑郁症,首先要做的是说服或陪伴他去专业机构诊断甄别。这样做可避免低估患病亲友的病情。一些患者因为性格或生活方式的原因,即使身陷抑郁症中,也易被误认为境遇性的心境低落而被忽视。同时也可避免亲友们做出错误归因。人们在遭遇到消极生活事件,如失恋、失业或其他重大挫折时,很容易出现境遇性的心境低落,这种暂时性的心境障碍无须特别治疗就能自然康复,而如果错误地认为是“抑郁症”,则可能会强化和加重心境障碍。

      如果亲友被临床甄别诊断为抑郁症,就应遵医嘱配合药物治疗。抑郁症的发病既有病人特质性的个体因素,也有情境性因素。亲友多关心患者的生活,多给他鼓励和赞许,多参与户外运动,都有助其抑郁症状的缓解。重症性抑郁症患者通常会产生对生命、生活的无意义感,世俗成功对他毫无意义。因此,帮助患者找寻到生命的意义至关重要。

      如果有条件,陪同罹患抑郁症的亲友旅游是不错的选择。但旅途应相对放松,不应增加紧张和焦虑,这就需要从旅途趣味性和经济可承受程度来筹划。如果亲友的病情不太严重,那么设法增加他们的责任感也能帮助他们走出泥潭。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不要把抑郁症患者当作是特殊的“病人”,而是当作遭遇困难的亲友即可。如果抑郁症患者的生活能力以及社会认知功能并未受损,过于将其特殊化反而会加重他们的被排斥感、异样感。

      当然,如果临床诊断只是一般性的心境低落,陪伴和鼓励就足矣,且忌乱贴“抑郁症”标签。对能通过自身调节而改善的轻微心理障碍,过度干预往往适得其反。

      (《新京报》9.19 唐映红)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