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6年09月17日 星期六

    孝文化与当代生活

    《 文摘报 》( 2016年09月17日   02 版)

        中国孝文化源远流长,有研究者认为,孝文化起源于古老的“弃老”习俗。美籍华裔学者丁乃通编著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中,记录了一个弃老故事,名为《弃老国》。

        故事情节主要是:弃老国内,家中不许养老人;父亲与儿子相依为命;儿子在屋后挖了一个地洞,将年迈的父亲藏起来;邻邦侵犯弃老国;战书提出四个难题,儿子一一回答;国王得知儿子受父亲指教,传令恢复敬老、养老。弃老故事在民间流传,用意完全在于宣扬孝道,认同老有所养,老有所用,老有所为。

        其实,孝的本质是一种血缘文化。《说文》曰:“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从古文字构字原则来看,“孝”字上半部为“老”,下半部为“子”,既是扶老之状,也含有父子相承之意。

        《诗经》中有“率见昭考,以孝以享”之语,是说祭祀祖先时,尽孝的方式是对祖先最好的献祭。而在儒家的思想体系中,孝被上升到道德伦理,赋予孝以博大的文化内涵。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孝文化被推向安邦治国的高度,即“以孝治天下”。西汉还创立了“举孝廉”的官吏选拔制度。以孝治天下的思想一直延续到清代。

        可见,当“孝文化”由自身修养,扩展到家庭,再延展到社会,所涉及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它的内涵也必然发生着许多变化。例如中国节日文化中的春节祭祖、拜年;清明节祭祖,慎终追远;中秋节团圆赏月;重阳节登高敬老等。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孝行文化影响的结果。

        如今,我们该如何尽孝?答案很简单,就是“常回家看看”。无论你是远游在外,还是客居异乡,亲人们必会为你准备碗筷,等待你回家。

        @中国民俗网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