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烟
2003年大学毕业,回家晃荡过了夏天和秋天。有爸妈在旁边,每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无聊”日子,终于捱到年底,毅然决然地买了开往北京的车票,全然不顾他们让我过完春节再走的要求。
没想到,这一走,10个年头过去了。在这期间,借出差和结婚的机会,回去了那么两三次,但每一个节假日都是在异地度过,包括中秋节、春节这两个举家团圆的日子。理由总是很多,太远(家在吉林,我辗转来到了深圳)、假期太短、火车票难买、飞机票太贵、亲戚太多觉得厌烦……大环境造成了北漂、南漂等极具中国特色的生存现状,身在其中,难免随波逐流,产生思维定势,反倒觉得年复一年的不陪伴双亲,显得是那样的理所当然!冷漠至此,其实早该叩问自己的内心。
几年前的一部动画片让我开始反思。这部动画片名叫《一点一滴》,时长不到5分钟,简单的线条勾勒,色彩朴素,像极了小时候看的小人书。短片归纳了儿女从出生至壮年、父母由壮年到老去的过程,从嗷嗷待哺到振臂高飞、从对父母依赖到恋爱有了新的寄托,呈现的也是年轻人慢慢疏远、冷落父母的过程。最简单的画面,配上最质朴的文字,带来的却是最具力量、最直抵内心的感触——我们处在这样一个大迁徙的时代,面对满是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的环境,该怎样对父母尽孝,怎样努力和他们相处?
看完《一点一滴》,拿起电话拨给父亲,他早年酒后摔过一跤,脾摘掉了,又有很严重的糖尿病,中秋节终于想起来给他打个电话,却发现除了问候身体情况,让他少吃月饼、不要喝酒外,不知该说些什么。甚至连他又跑去淄博务工近一个月,也才刚刚知道,顿时觉得特别心塞。
我想,我和父亲的关系应该不是个例,而是每一个在外漂泊的游子都会碰到的问题,极少回家,和父母的维系完全建立在偶尔的QQ视频、零星的电话,甚至是微信点赞上,完全不去考虑父母对自己不离不弃的牵挂和守候,特别是我们这一代独生子女,现在长大了,有了广博的社交圈,但自己却是父母唯一的寄托。
短片除了对子女的“声讨”和“控诉”外,也传达出子女要有反哺意识的观点,这种反哺不是给父母胡乱买东西、给他们钱,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父母对我们一点一滴的付出,让他们慢慢变老,如今我们的回馈也要一点一滴的、不间断的。不论你在外有多么不凡,在面对父母时,都是归于平凡,而如今能给予父母的幸福,就在平凡相伴的日子里。
@腾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