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
我生于北京清光绪十九年癸巳,西历一八九三年,亦就是甲午中日大战前一年。遭逢这样一个变动剧烈的时代,见闻既多,是很便于自学的。
父亲影响了我的自学
遂成我之自学的,完全是我父亲。所以必要叙明我父亲之为人和他对我的教育。
吾父是一秉性笃实的人,而不是一天资高明的人。他做学问没有过人的才思,他做事情更不以才略见长。只他用心周匝细密,又磨炼于寒苦生活之中,好像比别人能干许多。我最初的思想和作人,受父亲影响,亦就是这么一路。
小时候,我不但瘠弱,并且很呆笨的。约莫六岁了,自己还不会穿裤子。一次早起,母亲隔屋喊我,为何还不起床。我大声气愤地说:妹妹不给我穿裤子呀!招引得家里人都笑了。
十岁前后,在小学里的课业成绩,总是中等以下。到十四岁入中学,我的智力乃见发达,课业成绩间有在前三名者。大体说来,我只是平常资质,没有过人之才。只平素心理上,自己总有对自己的一种要求,不肯让一天光阴随便马虎过去。
到十四岁以后,我胸中渐渐自有思想见解,或发于言论,或见之行事。先父认为好的,便明示或暗示鼓励,他不同意的,让我晓得他不同意而止,却从不干涉。十七八九岁时,有些关系颇大之事,他仍然不加干涉,而听我去。就在他不干涉之中,成就了我的自学。
我的自学得力于报纸
我的自学,最得力于杂志报纸。在那样新文化初初开荒时候,已有人为我准备了很好的课外读物。这是一种《启蒙画报》,和一种《京话日报》,创办人是对于我关系深切的一位父执。
他是彭翼仲先生,苏州人而长大在北京。祖上状元宰相,为苏州世家巨族。他为人豪侠勇敢,其慷爽尤为可爱。他的脾气为人和环境机缘使他必然成为一个爱国志士维新先锋。1902年,他在北京创办了第一家报纸。彭公手创报纸,计共三种。我所受益的是《启蒙画报》;于北方社会影响最大的,乃是《京话日报》;使他自身得祸的,则是《中华报》。
《启蒙画报》最先出版。它是给十岁上下的儿童阅看的。内容主要是科学常识、历史掌故、名人轶事,再则如“伊索寓言”一类的东西亦有。而且每每将科学撰成小故事来说明,儿童极其爱看。我从那里面不但得了许多常识,并且启发我胸中很多道理。我觉得近若干年所出儿童画报,都远不及它。
《启蒙画报》出版不久,就从日刊改成旬刊,而别出一小型日报,就是《京话日报》,内容主要是新闻和论说。新闻以当地社会新闻占三分之二,还有三分之一是“紧要新闻”,包括国际国内重大事情。论说多半指陈社会病痛,或鼓吹一种社会运动,甚有推动力量,绝无敷衍篇幅之作。它以社会一般人为对象,而不是给“上流社会”看的。因为是白话,所以我们儿童亦能看。
《中华报》最后出版。此报由彭公的妹婿杭辛斋先生主笔。内容以论政为主,文体是文言文。我当时学力不够看这个报,所以现在不大能记得其言论主张如何。到光绪三十二年(1907年),《中华报》出版有一年半以上,清政府逮捕彭杭二公并封闭报馆。这次罪名,据巡警部上奏清廷,是“妄论朝政、附和匪党”。杭公定罪是递解回籍,交地方官严加管束;彭公是发配新疆,监禁十年。其内幕真情,是为袁世凯在其北洋营务处秘密诛杀党人,《中华报》予以揭出之故。
自学的根本
一方面,父亲和彭公他们的人格感召,使我幼稚的心灵隐然萌露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而鄙视那种世俗谋衣食求利禄的“自了汉”生活。另一方面,在那维新前进的空气中,自具一种迈越世俗的见识主张,使我意识到世俗之人虽不必是坏人,但缺乏眼光见识那就是不行的;因此,一个人必须力争上游。所谓一片向上心,大抵在当时便是如此。
自十三四岁开始,由于这向上心,我常有自课于自己的责任,不论何事,很少需要人督迫。并且有时某些事,觉得不合我意见,虽旁人要我做,我亦不做。所谓自学应当就是一个人整个生命的向上自强,要紧在生活中有自觉。在整个生命向上自强之中,包括了求知识,但它并不是一种目的。有智慧识见发出来,就是生命向上自强之效验,就是善学。假若求知识以致废寝忘食,身体精神不健全,甚至所知愈多头脑愈昏,就不得为善学。有人说“活到老,学到老”一句话,这观念最正确。
自学最要紧是在生活中有自觉。读书不是第一件事?第一件事,却是照顾自己身体而如何善用它——用它来做种种事情,读书则其一种。可惜这个道理,我只在今天乃说得出,当时亦不明白的。
(梁漱溟(1893-1988):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国学大师、爱国民主人士。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之称。——编者注)
(《我的自学小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