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6年09月13日 星期二

    “韩家姐妹”钩沉

    《 文摘报 》( 2016年09月13日   03 版)
    左起:韩咏华、韩德莊、邓颖超、韩权华

      从小就知道,我的母亲韩德常有五位姑姑,我们这一辈儿称呼她们为姑婆。她们曾经被周恩来总理称为“韩家姐妹”。

        五个女儿个个出色

      母亲家族的故事要从“天津八大家”说起:据史料记载,自清朝咸丰初年(1851年)起,天津城里就流传着一个关于八大家的口诀:“韩、高、石、刘、穆、黄、杨、益照临”。排名第一的“东门外韩家”是靠海运发迹的。

      韩家到了上个世纪初,离开天津落户北京,买下了北京南城西琉璃厂尽头南柳巷的一处大宅院,共有101间房。南柳巷25号大宅门里的当家人,正是我母亲的奶奶卞氏,人称韩大奶奶。

      韩大奶奶生了两个儿子,但小儿子夭折,只剩下韩振华独苗一个,正是我的外公。韩大奶奶生了五个女儿:韩俊华、韩升华、韩咏华、韩恂华、韩权华。这位老太太思想开通,她解放了女儿们的脚,还鼓励女儿们读书,从五六岁开始就送她们进严氏女塾。

      1902年,“南开校父”严修先生在家中创办严氏女塾,1905年又创办了严氏蒙养园(幼儿园)。韩四姐、韩五姐在严氏女塾毕业后成为严氏蒙养园的教师。

      韩家六姐韩恂华赶上了蔡元培先生在北京大学首开女禁,她选择了北京大学哲学系。韩恂华中学时代与邓颖超是同学,是觉悟社的一员。五四学潮时,天津学生游行队伍里,男生这边举旗子的是周恩来,女生那边举旗子的就有韩恂华。

      韩家最小的女儿韩权华,1922年也考入北京大学文科预科。19岁的“韩七姐”一入学就被捧为北大“校花”,追求她的人排队,为了躲避骚扰,她转学到女师大,由中文改学音乐。毕业以后,河北教育厅保送她官费留学美国,专攻音乐史。

        所嫁夫婿均非等闲

      韩四姐、韩五姐相隔两岁,相貌酷似。严修先生为她俩选中的夫婿都是书香门第出身的“海归”,后来还都有一个共同身份:大学校长。韩升华(四姐)嫁给了西北大学前校长傅铜,韩咏华(五姐)嫁给了清华大学前校长梅贻琦。

      六姐韩恂华北大毕业后,去美国留学,回国后出任协和医院第一代营养科主任。她嫁入了一个“海归世家”。韩恂华的公公是清朝末年首批公派留学生,丈夫邝寿堃则留学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采矿系,1925年学成归国,先后在中国最早一批现代煤矿北京门头沟煤矿、河北唐山开滦煤矿担任总工程师。

      只有七姑爷卫立煌的出现,打破了韩家女婿“不要当官”的规矩。

      卫立煌时任国民政府陆军副总司令,中年丧偶。1941年在美国檀香山教书的韩权华,经人搭桥,收到了卫立煌写来的信。韩权华感念他是抗日英雄,同意了。但后来发生珍珠港事件,无法回国。她只好写信告诉卫立煌,不要等她。但是卫立煌坚持等待,独身生活6年,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如愿以偿,此时的韩权华也已经42岁。

      写到这里,一直没有提及韩家大姐韩俊华,因为她比四位妹妹年长许多,没有赶上接受现代教育的机会,也是姐妹中唯一缠过足的。她早早出阁,嫁给了“天津八大家”(后)的“茶叶李”家。韩俊华自己虽然没有上过西学堂,但她把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分别送到美国和欧洲留学。

        她们的人生转折发生在1948年

      1948年冬天。国共两党对决,解放大军兵临北平城下。韩家姐妹的人生之路在这里大转弯。

      1948年12月,梅贻琦搭乘国民党的飞机南下。国民党政府再三邀请他入阁,梅贻琦维持了一贯的中间立场。他以参加联合国教科文会议为由飞赴巴黎,后辗转到美国纽约,在那里一直住到1955年。韩咏华在丈夫之先已到香港暂时寄住,1951年才与丈夫在纽约团聚。

      1948年12月,卫立煌与韩权华也走了。他们是非走不可的,卫立煌被蒋介石任命为东北剿总司令,因兵败辽沈撤职查办。蒋介石对他戒心很大。卫立煌飞离北平后,一路和国民党特务捉迷藏,直到1949年正月初三,卫立煌和韩权华在上海登上英国轮船才逃脱罗网抵达香港,在香港寓居6年。

      1955年,中共发出“爱国不分先后”的号召,对流离海外的著名人士开展统战攻势。周恩来获悉卫立煌有归国之意,但卫夫人韩权华有顾虑,因为卫立煌是1948年12月25日共产党公布的43名国民党战犯中的第28名。为了做韩权华的工作,周恩来与邓颖超请六姑婆韩恂华进中南海,到总理家里吃饭。周恩来、邓颖超嘱韩恂华给韩权华写信:请妹妹放心归来。同时,周恩来嘱韩德莊手书一封:“在太原晤过面的那位朋友,请姑父和姑母回来。”抗日战争初期周恩来和卫立煌在太原曾有过彻夜长谈,他说:卫先生看到这段文字就会明白。

      1955年3月15日,卫立煌偕夫人韩权华从香港经澳门回到广州。

      (《北京青年报》9.6 徐泓)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