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我:你和苏民相处几十年之久,对他的印象如何?现在,苏民走了,我忍不住地要向大家讲几个发生在苏民身上的小故事……
“倒不满水的杯子”
曾经有人给北京人艺起了个绰号——“郭老曹剧院”。意指剧院多年来演出郭沫若、老舍和曹禺写的剧本较多,并且很受观众的欢迎。在一次几个同事的闲谈当中,就把话题转到了曹禺作品的最大特点是什么上来。
苏民提了个建议:“咱们能不能以一个剧本里的台词为例子,然后再听听、想想呢?”大家都表示同意。于是想起了《雷雨》,想起了第三幕里边鲁侍萍与四凤“明誓”的那段戏:
鲁侍萍:(落眼泪)可怜的孩子,不是我不相信你,(沉痛地)我是太不相信这个世道上的人了。傻孩子,你不懂,妈的苦多少年是说不出来的,你妈就是在年轻的时候没有人来提醒——可怜,妈就一步走错,就步步走错了。
词对到此处,忽然有人大喊一声:“我好像明白了!”大家一看,是苏民在喊。
苏民边想边说:“这就好像是曹头儿给咱们预备了一个杯子,让演员往里边倒水,可是怎么都倒不满!我记得曹头儿说过那么一段话,‘你们看所有大作家的好作品,都不是被一个问题限制住,他们把整个社会都看过想过了,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范围比较开阔,也比较深入,这些作品的思想性,不是按作家规定的思路去想,而是写出让人思令人想的作品,让你想得很多很远,去思索人生、甚至思索人类。’对不对啊?”
大家停了片刻,接着又忍不住地用力鼓起掌来。
模范的后勤部长
1964年的冬天,人艺的领导领来了一个任务——要编演一个非洲人民反抗新老殖民主义者英勇斗争的现实戏。经过研究,这个剧本创作任务就落到苏民、英若诚和笔者的头上。
那段时间,我们三个人都被关进首都剧场后四楼的一个房间里,日日夜夜,挥笔苦写。英若诚写有关美国特务的戏,我写刚果人爱国运动的领导者方面的戏;苏民专门进行剧本文字方面的监督检查和加工润色,以及照顾我们生活方面的种种需要。
苏民的工作是相当辛苦的,要管我们的吃饭,管我们的喝水。更重要的是,帮助英若诚和我对剧本的稿子进行初步检查、整理文字。因为是突击任务,常常会有写“串了词儿”的地方,如果没有第三者及时提醒、改正是根本不行的。我和英若诚称苏民是“模范的后勤部长”,苏民总要笑着说:“不敢,不敢。”
《刚果风雷》没有留下什么影响,然而,我们却通过合作进一步了解了苏民的为人处事。
(苏民,9月6日去世,享年90岁。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著名导演、演员——编者注)
(《北京日报》9.6 梁秉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