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6年08月23日 星期二

    晚明闽南人移民吕宋

    《 文摘报 》( 2016年08月23日   06 版)

        虽然中国福建省的漳(州)、泉(州)地区与吕宋岛的贸易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但直到1565年(明嘉靖四十四年)西班牙人入侵菲律宾以后,这种贸易才迅速演变成为大规模的活动,并导致了在吕宋——更具体而言是在今马尼拉的华人社区的形成。这背后更直接的原因在于,有两件大事相继在这一时期发生交叉:

        其一是连接吕宋到墨西哥的大帆船航线正式开辟。这一维持了二百五十年的垄断贸易,在每年的6月份乘西南季风自马尼拉启航北上,抵达阿卡普尔科港,翌年回程马尼拉。它将中国、印度、波斯、日本等国的丝绸、瓷器、漆器、棉布、象牙、地毯、茶叶等商品运抵墨西哥,并销售于墨西哥及西班牙的其他美洲领地,而且转销西班牙本土,回程时主要载运西班牙银元、铜、可可等。而实际上,最重要与最核心的贸易是以墨西哥银元来换取中国的丝绸、瓷器等物。所以,中国与吕宋之间的贸易,实际上是中国与墨西哥或者说是与西班牙的贸易。

        其二是明朝隆庆元年(1567),长期实行的海禁政策宣布“弛禁”。这使得福建省南部的漳州、泉州地区原本一直存在的海上非法贸易活动变得畅通无阻,大量闽南人来往于马尼拉与漳州的月港之间,进行获利颇丰的合法贸易,有的甚至长期居住于马尼拉,成为当地称为“Sanley”(“生理”,即生意)的一个人群,组成了一个规模不小的华人社会。至于旅居吕宋华人的籍贯,史书中并无专门的记载。根据时任福建巡抚许孚远的有关疏奏和1617—1618年间成书的《东西洋考》来分析,在此居留的华人以漳州人居多,而漳州府的海澄、龙溪、漳浦、诏安四县则占据了大多数。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与泉州府属各县相比,漳州士人的思想更为开放,海洋经济意识也更为突出。而近代统计结果则相反,似以泉州人占多数。

        (《南国学术》2016年第3期 周振鹤)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