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6年08月23日 星期二

    秦始皇陵未遭盗毁

    《 文摘报 》( 2016年08月23日   06 版)

        《史记》中关于秦陵地宫中安装着自动发射暗弩的记载,使秦始皇陵墓保护设计充满神秘色彩。

        从古至今,有关秦始皇陵墓被盗的传说五花八门,最为著名的莫过于项羽盗掘秦始皇陵墓并放火焚烧之。然而,从近年考古发掘来看,秦始皇陵地宫基本保存完好,似乎没有受到人为破坏的迹象。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原馆长袁仲一表示,根据这几十年的考古勘探,陵墓的封土没有大的扰动,地层还是很清楚。近代以前,发现过私人盗掘秦始皇陵的盗洞,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都没有到中心点。项羽挖掘秦始皇陵的说法,现在尚不能证实,因为大规模发掘一定会留存痕迹。根据考古人员在俑坑内发现大量火烧痕迹和水淹痕迹,在秦俑躯体上发现大量钩斫、砍杀痕迹,以及在陵园内地面上现在还堆积着很厚的残砖断瓦和炭灰、红烧土等现象,目前可以推测,项羽入关后,秦始皇陵地面上的建筑被烧了,一部分当时被发现的大型陪葬坑被盗掘、被烧,大火焚烧又造成了一些陪葬坑和陪葬墓的坍塌。

        袁仲一说:“《史记·秦始皇本纪》:‘大事毕,已藏,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藏者,无复出者’。由于秦始皇陵面积庞大,结构极其复杂,葬礼之后筑陵工匠又全部殉葬于陵内,因此,项羽的军队可能始终没有找到进入地宫的甬道。”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地质科学院物化探所对秦始皇陵进行了土壤汞含量化验,2003年,考古队再次对封土的含汞量进行测量,发现秦始皇陵封土平均汞含量比周围高数倍。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王学理认为,这足见《史记》的记载不虚,也是推断陵墓未遭盗毁的有力证据。

        (《中国社会科学报》8.12 陆航)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