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6年08月18日 星期四

    中国古代有入口毙命的毒药吗

    《 文摘报 》( 2016年08月18日   03 版)

      在影视剧中,我们常看到中国古代有一些强烈的毒药,能让人一吃(饮)毙命,大多嘴角流血而亡。

      那么中国古代真的有这么厉害的毒药吗?

      中国古代,“毒”“药”本为一体,“毒”只是某些药“气味有偏”。

      既然“毒”只是“药”的一种属性,古人在漫长的中医实践中,就总结出了一些特别有毒的自然物质,还总结出五种比较好用的毒药:乌头、鸩毒、鹤顶红、见血封喉、断肠草。

        乌头

      中医认为乌头有回阳、逐冷、祛风湿的作用,可以治疗大汗亡阳、肾阳衰弱的腰膝冷痛、风寒湿痛、脚气等症。

      但是乌头内含乌头碱,这是它毒性的主要来源。乌头碱主要毒理是兴奋麻痹感觉神经和中枢神经,兴奋心脏迷走神经,直接毒害心肌细胞。这能快速导致人心率加快,引发心律紊乱,血压、体温突然下降,呼吸困难,如不及时救治,中毒者就会很快死亡。乌头碱中毒致死剂量很小,0.2毫克就致人中毒,3~5毫克就能致人死亡。《左传》中就记载,晋献公之妃骊姬为了毒害公子申生以让自己儿子上位,就在申生吃的肉里面放乌头。《后魏书》也写到,匈奴人到了秋天就收集乌头制成毒药,涂抹在箭头上猎杀禽兽,乃至用于军事作战。

        鸩

      鸩是一种传说中的猛禽,比鹰大,黑紫色的毛,红色的喙,鸣叫声大而凄厉。古人认为它的羽毛有剧毒,用鸩的羽毛在酒水里浸泡一下,酒就变成鸩酒。比较著名的鸩杀事件就是唐中宗的皇后韦氏和女儿安乐公主,联手鸩杀唐中宗。

      但是现代生物学并没有发现“鸩”这种鸟,也许这只是中国古人对高效毒药的美好向往而想象出来的。

        鹤顶红

      鹤顶红就是红信石,它是三氧化二砷的自然形态。红信石提炼之后的白色粉末就是砒霜,即三氧化二砷。

      通过摄食引发的急性砷中毒症状,首先是消化系统问题:呕吐、腹部疼痛、腹泻带血。人会痉挛,肝肾发炎,血液凝结。砒霜的口服剂量达10~50毫克即可中毒,致死剂量是60~200毫克。所以影视剧中常用一小包白色粉末掺入酒中,受害者摄入后即时毙命,也是比较符合现实的。

        见血封喉

      见血封喉树,又名箭毒木,它是自然界最毒的植物之一。它的树汁为乳白色,有剧毒,人中毒后会肌肉松弛、血液凝固、心脏跳动减缓,最后导致心跳停止而死亡。古人常将这些汁液涂抹在箭头,中箭者当即毙命。这种毒药在中国古代多用于军事用途。

        断肠草

      断肠草实际上是多种草本植物的别称,在中国一般指钩吻和紫堇。钩吻的根和叶毒性很大,尤其以嫩叶毒性最大,人误食三、四片即会中毒。中毒的主要症状为呼吸麻痹,轻者呼吸困难,重者死于呼吸停止。但猪羊食之适量却可以杀体内寄生虫,也可使毛色光滑。

      中国古代投毒多是投入酒、饭或者汤药中。但是古代的提炼技术有限,这些毒药含有大量杂质,还有难以掩饰的异味,所以成功率并不高。细读史书,会看到许多毒杀的故事,但史家行文粗略,无法得知具体用毒和投放剂量,给后世影视剧的编写者留下了无数想象的空间。

      (新浪博客 8.15 @大象公会)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