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毓嶂
“有人问我:如果清朝没有灭亡,你现在有可能是皇上,你会不会觉得遗憾?我郑重其事地告诉他们:我一点都不羡慕皇宫里那种勾心斗角、战战兢兢的生活,我认为自己现在的生活,比祖辈们的生活幸福得多。”——金毓嶂,醇亲王载沣的长孙,末代皇帝溥仪的同父异母的弟弟爱新觉罗·溥任之子。
祖父载沣:平静淡泊
1883年2月12日,我祖父爱新觉罗·载沣出生于北京宣武门内太平湖醇贤亲王府清荫斋西厢房。其生母是曾祖父奕譞的第二侧福晋刘佳氏。由于曾祖父奕譞的关系,祖父很早就步入政坛,位列朝班。
祖父深受其父影响,为人谦和,做事谨慎。1911年清帝退位后,祖父在醇亲王府中过着平静的生活,他安于现状,不留恋过去高官显贵的生活。后来,日本人利用大伯父到东北建立伪满洲国,祖父再三拒绝了日本人的威逼利诱,坚持不参与伪满洲国的公事。
祖父对自然科学非常感兴趣,喜欢天文、地理、绘图等,不少人认为,如果不是出生于那样的时代和那样的家庭,祖父可以成为一个自然科学家。
祖父思想开明,民国时他较早地剪掉了辫子,不穿长袍马褂,改穿新式服装。新中国刚成立,祖父就废除了王府里沿袭多年的请安制。他讳疾忌医,相信命运,认为人的生死都由天注定。1951年2月3日,祖父在家中去世,终年68岁。
大伯父溥仪:热情稚拙
我对大伯父溥仪的记忆始于他特赦回京之后。由于长期改造形成的习惯,他不管和谁见面都说:“我有罪,我对不起党,对不起人民。”
此时大伯父已经五十多岁了。大伯父前半生始终生活在特定的小环境中,和社会几乎没有接触,回到北京后,他的一些行为和方式总是显得很特别。比如他排队等候公共汽车,为了礼让,他把所有等车的人以及售票员都让上了车,自己站在最后,售票员以为他不上车,结果车开走了他还在原地。他看到有人拿着笤帚扫大街,认为应该维护道路环境卫生,就帮助他们扫地,等扫完了却发现自己迷失了回家的方向……
他对新生活、新社会怀着极大的热情。刚回到北京时,他被分配到北京植物园学习、劳动。之后,他成为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的专员,主要鉴别处理文史资料以及写作《我的前半生》一书。
1967年10月17日,大伯父因患肾癌医治无效去世,终年61岁。父亲溥任:自食其力
我的父亲爱新觉罗·溥任(1918.9~2015.4),又名金友之,是祖父载沣的四子,溥仪、溥杰的胞弟。在我眼中,父亲是个任劳任怨、勤劳朴实的人,他崇尚劳动,讨厌好逸恶劳。他常说的一句话是“不劳动者不得食”。他出生于帝王家,曾经有过一呼百应、锦衣玉食的优裕生活,但他的言谈话语中从没流露过对那种生活的留恋。
1947年,为避免国民党军警特机关强占王府房舍,我父亲利用王府的空房,在家里创办了北京私立竞业小学,既当校长又当老师,开始自食其力的生活。新中国成立后,父亲连房产带学校一并捐给国家。
1988年,父亲从厂桥小学退休,年近七十,退休时是厂桥小学的高级教师。父亲一生教书育人,培养出了很多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这是父亲莫大的成就。
历史的选择让父亲留在了醇亲王府,他一生平淡、坎坷,但不平庸。
(《世家》河南文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