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6年07月28日 星期四

    梅雨天,去捉下水鱼

    《 文摘报 》( 2016年07月28日   05 版)

        ■朱学东

      如今一看到雨,我就会想起故乡黄梅天捉下水鱼的往事。

      故乡的黄梅天,雨水连绵,到处水势汹涌。有涵洞处,平时水势平缓,但到梅雨季节,雨水集中,上游之水顺势汹涌而下,水流湍急,甚至漫浸了堤坝。

      过去河道都是生产队集体所有,不同的河道归属不同的生产队,每条河里都养鱼,平素都用栅栏或铁网围栏,怕鱼跑。

      与黄梅天逆水而上的上水鱼不同,下水鱼是顺水而下,而且,下水鱼以大鱼为主,青草鲢鳙鲤鱼白条都有。通常,这些涵洞口,更多是被水流裹挟顺水而下的下水鱼。小孩通常是不被允许去捉下水鱼的,水太急,容易出事。

      黄梅天的雨水,是白天连着晚上。通常入梅之后,在第一场大雨来临之前,捉下水鱼的人家就盘算“抢地盘”了——按旧俗,捉到的上水鱼下水鱼,都属于无主之鱼,归捉到之人。

      父亲是附近有名的打鱼能手,捉下水鱼自然是他的拿手好戏。捉下水鱼用的是用尼龙绳编制的大网兜,俗称“海斗”。我记得我家的大海斗,口子上用毛竹片箍成,口子有铜锣匾那么大。

      如果没人抢地盘,父亲总会在晚上八点左右,叫上堂叔,带上各式海斗,去捉下水鱼。父亲和堂叔对于几个村子周围那些河道那些涵洞口地势地形非常熟悉,对哪些涵洞口下水鱼最多也是最熟悉。找到一处涵洞口,在涵洞下方,把海斗插进水里,然后用比较粗的竹竿或树枝,交叉插进水里,把海斗紧靠涵洞口固定住,然后在海斗口与涵洞接洽处敷上一把草作为掩饰,这就可以了,既防水急鱼大冲走海斗,也可以增加过路人偷海斗的难度。

      安装好后,回家稍微休息一会,晚上父亲和堂叔会轮流去查看,有时有人经过时发现有鱼,会顺手牵羊,连你的海斗一起偷走。更多是因为鱼大鱼多,有时怕海斗撑不住鱼的折腾,会把海斗扯脱被水冲走,这种情况常有。一夜过去,通常所获不菲。

      我小时候印象最深的一次捉下水鱼,是没有用海斗的。那个时候,我们村边的一个涵洞口,一条大青鱼挤在了洞口,下不去,我们几个小孩用小鱼叉叉了它,反被它的劲力把小鱼叉带跑了,父亲拎着条板凳,在涵洞口瞅准机会,一板凳砸在青鱼的脑袋上,把鱼砸晕了,捞上来一秤,有二十多斤重,全村分了。

      如今故乡的河道,虽经整治,但许多还是死水,臭水,河道里不知道还有没有鱼,即便有,也是重金属污染很重。而下水鱼,也基本上已是历史名词了。

      (今日头条 7.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