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六叔全家至今仍居住在老宅院。大门之外一墙之隔就是熙攘的游客和日进斗金的古城商铺。面对汹涌而来的金钱和利益的诱惑,阿六叔是怎么在丽江古城中保留下“恒裕公”的呢?
通往院子的大门微微虚掩着,厚重而高大,裸露着木纹的青筋。天色已近黄昏,慵懒的夕照斜洒入“恒裕公”这座百年老宅,宅院中的一切愈发显得幽远宁静。门正对的长廊摆着一张宽大的案几,案几尽头站着一位身着对襟汉服的男人,正笑容可掬地给客人斟着茶。
他就是云南丽江古城里这座有着141年建筑历史的老宅院“恒裕公”的主人——李氏家族的第13代传人、人称阿六叔的李君兴。
儒商建造
历史上,丽江古城是整个茶马古道上一个重要城镇,是整个西南地区重要的战略物资要地。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李氏家族抓住时机在这里创立了“恒裕公”商号,渐渐已累积不菲的家资,成为丽江古城的一个大家族,并于1875年建设了属于家族的宅院。
站在“恒裕公”老宅天井中,放眼四望建筑的格局,古朴的老门窗依然保留了141年前的原貌。雕梁、窗花精美华贵,书卷和文人气质蕴含其中,让你能够感受到这个家族的气魄和底蕴。
在“恒裕公”的天井正中,用鹅卵石铺着精美的吉祥图案。据阿六叔介绍,天井中四边围起来的长方形,四角还是吉祥寓意的蝙蝠,中间是“铜钱”,但寓意不同于其他人家。在“恒裕公”的经商理念中,“钱”是最不值钱的东西,所以一定要踩在脚下。天井中心图案的四条边代表着“恒裕公”生意“四知”理念,就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其中最独特的,是在铜钱图案的正中间有一块突出地面的石头——“绊脚石”。在家族中每年都有一个特殊的日子,家人要带孩子走过这块“绊脚石”,踩踩铜钱,用来提醒家族的年轻人,面对金钱不能以命相取,要取之有道,不要掉进钱眼儿里去。
艰难守望
成名之后的丽江,不断有人进入“恒裕公”老宅,阿六叔讲起爷爷和父亲的一段往事——
1978年,父亲结识的一位德国朋友,提出要用500万德国马克,买下“恒裕公”的老宅。父亲没有同意。后来德国朋友又提出用10万人民币购买恒裕公正厅六合门的雕花。10万元在1978年是巨款了,但父亲回答很简单:“祖房祖业不能卖,这是规矩。”婉言谢绝。
在“土改”中,家族中的田产房屋收归了公有,阿六叔的爷爷在当时顶着地主的“帽子”,冒着杀头的危险,想尽一切办法,终于保住了这所老宅子。几百年来,在丽江经商的马帮和商号五大家族中,“恒裕公”是唯一还保留祖宅、唯一还有后人居住着祖宅的家族。
有一段非常有趣的故事让阿六叔更加警醒对老宅子建筑的保护。
作为丽江唯一一处保存完整、原真性的古宅院落,“恒裕公”矗立在熙熙攘攘的主街上,每天闭门无人进出,神秘中自然会引起很多人的关注。
2005年的一天,32岁的阿六叔在古城跟几位朋友在本地人开的一家木雕店里小聚,一堆木雕艺人正在热烈地讨论着一个话题。阿六叔凑上前去仔细听了听,惊出一身冷汗。原来大家讨论的是在五一街有一个大户人家的门楼,每天也没有人进出,但是门楼上镶嵌的木雕件非常精美,还是古董。大家正在商量哪天晚上趁着没有月光的时候去偷偷地卸下来。
五一街这不正是自己的家吗?第二天,阿六叔在家里摆了一桌家宴,隆重邀请这些古城的木雕艺人,请大家帮忙把祖宅门楼上的所有能够拆下来的镶嵌的木雕件全部卸了下来。至今这些精美的木雕和镶嵌件、老窗花、六合门等,在经历了141年后都完整地、静静地陈列在“恒裕公”老宅改成的阿六叔古城私立民居博物馆内,供人参观浏览。
最大危机
时间进入新千年,有人给“恒裕公”开出的价格,从2000年初的12万元的年租,一直升到了2015年的1.3亿元买断“恒裕公”——建一个私人会所。“我都快顶不住了,感觉恒裕公这座老宅子要保不住了。”阿六叔说。
房子属于几兄弟共同所有,阿六叔排行老小,面对金钱的诱惑谁也不会无动于衷,兄弟们也想有所发展,保护修缮老宅也需要资金和支持,怎么办?阿六叔忍着邻里的疑惑眼光甚至是嘲笑,靠在门口卖一块一块的粑粑、一碗一碗的米线,支撑着这个家。
2009年,阿六叔和“恒裕公”终于遇到了最大的危机。丽江本地的一家很有实力的商家看好了“恒裕公”老宅,他们安排专人轮流拜访,董事长亲自出马,拐弯抹角找熟人托朋友,开出的条件也是诱人的,租金是以前的几倍,条件非常丰厚,甚至同意阿六叔一家继续住在老宅里面,还给予公司的股份。几位兄长被情势所迫已经同意,仅有阿六叔一个人还在坚持。怎么办?“也许是祖先的庇佑”,在危急关头出现了一群千里之外的贵人。
一段奇缘
阿六叔讲起这段几年前的往事:他由于机缘巧合与一群台湾朋友结缘,从而保住了“恒裕公”。
林小喜是一位台湾商人,2009年初,到丽江前往指云寺拜佛求经,获得期望已久的经书一册。欣喜之余,他骑马赶回丽江,路上不慎从马上跌落,人就留在了丽江。在休养中,林小喜在古城散步,每天早晨都会光顾阿六叔的小吃摊,遂成为好朋友。
在“恒裕公”即将保不住、阿六叔最艰难无助的时候,他深夜拜访了林小喜,直接说出“恒裕公”历史和自己面临的困难。令阿六叔没有想到的是,第一次交流,林小喜竟然答应下来,尽量为阿六叔找到资金。结果,一些台湾朋友在林小喜的带动下,集体出资100多万元,对老宅院进行了保护性的维修和整理,阿六叔自己并没有要房租,只是给兄弟支付了相应的租金。
危机过去了,阿六叔又担心起另一个问题,台湾朋友的资金挽救了老宅子不被恶意收购和破坏,但是朋友的投资钱怎么才能收回去?
第一期合作的付款期三年时间很快就到了,台湾朋友的投资没有一分钱的回报。林总虽然没有说什么,但这件事情在阿六叔这里怎么想怎么不舒服。他再一次来到林小喜的院子,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恒裕公”的宅子还是继续跟林小喜合作,但是不再需要林总再投入一分钱。一个月以后,阿六叔把属于自己房子的产权抵押给了银行,换来了急需的资金。
2012年,丽江古城私立民居博物馆正式挂牌了。阿六叔——李君兴,成了馆长。虽然背负着贷款和保护老建筑的双重压力,阿六叔依然在坚持着。每每有重要的宾客进入博物馆,阿六叔都要亲自介绍博物馆进门天井中的一个重要碑刻——景仁榜。这是阿六叔给起的名字。上面镌刻着几排姓名,第一个就是“林小喜”。阿六叔感慨地介绍给每一位来参观的宾客,他们都是为了保护“恒裕公”这所百年老宅默默付出过的人……
(《北京日报》7.19 阿强 王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