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为止,养老市场暂时还没上演浮夸的创业剧情,创业者队伍甚至有点冷清。
老年用品有些奇怪的属性,看上去门槛不高,但国内从来没有什么产品赢得过压倒性的市场和口碑。这对创业者来说是好事也是坏事,机会很多,但要出头不容易。
“痛点”
做养老的,最不缺故事和情怀。弦圃智能科技创始人颜罡说他家里有肥胖基因,老爸和爷爷都是胖子,胖子比一般人更容易得心血管疾病。颜罡从工作了8年的大型通讯企业离职创业,研发了一套智能T恤,穿在身上可以监测心电、预防心梗。
周璞多年前入了加拿大籍,后来回到上海嘉定一家电动轮椅公司工作。周璞的妈妈有关节炎,出门买菜,走500米左右就得找地方歇脚,他给妈妈准备了一台轮椅,但妈妈从来不用。周璞的外婆过90岁生日时,他也想送电动轮椅作为礼物,老人家果断拒绝了,周璞就想自己做一款“福佑车”。
用“创客”的行话,颜罡和周璞找到了市场的“痛点”:健康监测和短途出行。事实上,锁定这两个痛点做文章的创业者是养老市场的主流。
比如智能可穿戴设备。6月上旬,中国国际养老辅具及康复医疗博览会在上海举行,300多家参展单位,展出了10多款智能手环——2014年智能手环第一次“惊艳亮相”,全场只有一个产品,生产商还是台湾企业——智能手环从年轻人的“潮流单品”演变为老年用品市场的基础产品,用了不到两年。老年代步工具的历史更悠久,养老博览会办了十几届,头几届几乎被轮椅包场。
“把脉”
2012年,美国有位医学专家公布了一套心脏早期预警的诊断方法,通过心电监测可对心梗的高危先兆提前2到5天作出预警。基于这套方法制造的监测设备不是没有,但商用前景不明朗。颜罡于是着手创业,研发更好用的设备。
混纺材质的T恤,用特殊编织工艺把干电极传感器固定在衣服上,传感器收集心电信息,传输到T恤胸口的主机,主机再把数据传送到手机App和云端数据库,供使用者、家属和获得授权的医生跟踪监测。颜罡给T恤取名“护心甲”,和护心甲配套的读图系统能够识别室性早搏、房性早搏并及时发出高危预警。拆下主机,“护心甲”能像普通衣服一样清洗。
从创意生成到生产出定版样衣,颜罡团队忙了4年,5月底,他们把产品挂到京东众筹平台,计划用45天筹集第一笔量产资金。目前,1000多名客户支付了80多万元的费用,远远超过颜罡最初设定的20万目标。
众筹平台的数据有部分跟预期不同,比如客户留下的邮寄地址大多在偏远省份,“原以为用户多半会是大城市里不差钱的人,结果地址在上海的也就100个左右,也许缺医少药地区的人对智能健康设备需求更强烈。”
老年用户的比例目前还不得而知。“大部分做健康管理、慢病监测的智能产品会涉及养老概念,总体上,纯养老领域的智能化应用空间很广阔,产品非常少。”
“切口”
做福佑车的周璞完全是冲着老年人去的,他相信3公里以内的短途出行是老年人的刚需,他从身边老人那儿得出印象:没有肢体疾病但体能不足的老人,需要工具辅助日常出行,但是,他们不喜欢轮椅给的暗示,“坐轮椅的人和自己骑车的人,属于两个群体。”
2015年年初,周璞创办了自己的公司,今年7月底,福佑车的样机组装完成。研发者想象的使用场景包括老人购物、买菜、到隔壁公园走走,还有接送孩子和看病买药。
福佑车重25公斤,比起一般的轮椅属于“轻量级”。遥控键按一下,3秒内自动折叠,叠好的车子方方正正,放进普通轿车的后备箱不成问题。周璞说,“机动”和“机巧”是这款车子的卖点,便于携带、便于运输的代步车,可以延长老人的出行距离。福佑车也有智能设计,“今后会有功能升级,但这款车子作为代步工具的功能才是产品的核心。”
“互联网时代谈养老创业,到处充斥着很炫的概念,比如智能化、云服务、机器人,相比之下硬件领域的老年辅具很少有人关注。”周璞说,老年人在硬件产品上的选择很有限。
“粘性”
连续创业大半辈子的赵琪华看好养老市场,他直接参与创办的公司不下20家。
“小苹果”项目很可能是赵琪华最后一次创业。他向合伙人提出生产一款“老年通信呼救设备”的主意,不到半个小时,十个人都同意动手———他们都是清华校友。
“小苹果”像一款迷你版的苹果手机,名片大小,只有3个按键和一个紧急呼救插拔键。老人把设备挂在脖子上,用来做两件事:语音聊天和呼救。3个按键分别代表亲人群、邻里群、老友群,长按就是说话,短按就是收听。遇到紧急情况,抓住机子向下轻轻一拉,SOS警报马上响起,呼救信息会传输到联网的监护人和照料者。
“当老人遇到严重危险,自主意识和肢体控制能力受损,什么样的呼救动作完成难度最小?拨打电话,寻找固定的呼救设备,都不如扯一扯脖子上的呼叫器。”赵琪华认为。
“小苹果”甚至没有电话功能,赵琪华说,电话哪里都可以打,普及程度太高,不构成老年需求的“痛点”,社交则不同,老年社交与健康管理、紧急呼救并列老年服务的“痛点”之首,老年社交、健康管理的用户粘性更胜一筹。他要让老人以最简单的方式进行社交。
赵琪华的部分判断来自于他前两次的老年产品创业经历,2004年他做了一款老年手机,很成功;2006年他做了一款紧急呼叫设备,和当时很火的养老服务呼叫中心联网使用,随着呼叫中心的式微,那款产品慢慢退出市场。他对老年人需求的判断不断微调,现在他认为又潮又简单的“老年社交通信设备”会有市场。
(《文汇报》7.9 钱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