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随着打车软件纷纷推出同城拼车、跨城拼车等新应用,互联网租车业也迎来了打车软件“拼时代”。
毫无疑问,“拼时代”是又一次超越,继续运用技术革新手段,继续坚持互联网出租车快捷、方便、节约资源的特色,继续以永不停歇不断变革的姿态突破传统出租车业以为“不必变化”的禁区,继续在共享的名义下使出租车等资源最大化地回馈社会,继续将优惠待遇和优质服务进行到底。
从理论上和发展前景上讲,拼车显然是值得赞美的。与独自打车相比,在出租车方面收入总体增加的前提下,拼车价格有两成下浮,且是一口价,无论堵车或者绕路,均不影响价格。
不过,眼下的拼车体验仍有不完美的地方。比如租车费用降低了,但拼车的感觉却没有独自打车好。很明显,实施拼车行为后,原来乘客独享的乘坐空间、话语空间和相对时段的准私密化空间,会因为陌生人的加入,骤然出现新的不平衡感和紧张感。据说乘客的普遍感觉是莫明其妙的尴尬。最常见的行为是,单独打车时,本来乘客与司机之间可以进行毫无障碍的交流,但陌生人加入后,反倒会因为互相戒备而出现“三(多)个人没话说”的情形——常常是大家宁可低头玩手机,也不愿多说一句话。
“拼时代”所面临的最突出问题就是:要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曾经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种隐喻。其病态体现为不信任、不热忱、不互助、不友爱,体现为从熟人社会走向陌生人社会的转型过程中的群体不适应和群体冷漠症。从个体来看,是不阳光、不自信、不善交际的表现,而从整体来看,则意味着社会规则、社会和谐、社会机制仍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
但不论怎么样,个体努力总是不能缺位的。主动接近陌生人应被视为一种礼貌,一种技巧,一种社交法则,在一些早已习惯于陌生人社会的国度,陌生人之间主动微笑、主动交流、主动互助,早已是常见的风景。现在“拼时代”正制造出更多的必须和陌生人说话的机会,或许正是改变我们不同陌生人说话习惯的契机。
(搜狐博客 7.17 @严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