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是一种古老的个人爱好,古希腊就有很多人尤其是学者,从东方和今巴尔干半岛、土耳其等游历到亚历山大、雅典等地学习。如果这算是游学的话,到了罗马帝国时期,休闲性的游客激增,现代意义上的旅游业便成事实。他们的购物和衣食住行成为一些地区经济繁荣的重要原因。
罗马旅游业的兴起,是因为具备了该行业发展的基本条件。
其一是物质基础。在古代社会,罗马的富足是唯一的,也是首屈一指的。依靠长期征战,公民手里积累了大量财富。克拉苏、庞培、西塞罗、凯撒、布鲁图斯……这些名流人人巨富。屋大维征服埃及后,这个富裕的东方国家的财富被源源不断运到罗马,波斯和印度也为罗马帝国供给了丰厚而多样的物资与金钱,金钱至上的观念支配朝野,贤帝图拉真、哈德良、奥勒留等都有巨大的矿山和工厂。普通公民有物质条件旅游的人也很多。凯撒之死的教训为后来的皇帝所铭记,他们害怕元老院策划政变危及其生命和地位,于是通过各种办法扶植商人和其他自由民的生产经营活动,让他们手里有钱。帝国时期的很多巨富是普通人而非贵族和元老,这也是旅游成为普通人玩得起的活动的原因之一,其中一部分人选择把业余时光投向旅游就成了自然而然。
其二是罗马人文化品位的提高。早期的罗马人是十足的土匪。罗马人头脑简单,四肢发达,意志坚定,饮食简单,只有在搞不到素食时才皱着眉头勉强吃荤。随着征服区域的扩大,尤其是吞灭希腊以后,罗马人见识了艺术、音乐、戏剧、享乐,很多人在雅典、亚历山大、大马士革等文化发达的地区受到熏陶,罗马城里活跃着不少希腊学者。比如西塞罗年轻时就在罗马旁听希腊哲人菲洛的讲座;尼禄的老师塞内卡是斯多葛派的悲剧家,他一生共写过9部悲剧和1部讽刺剧,多半取材自希腊悲剧。虽然最终为尼禄所杀,但尼禄母亲选他为儿子任教,就是看重他的学问和才艺,以及他身上浓厚的希腊文化修养。在罗马“希腊化”的过程中,希腊人浪漫与喜好游历的传统习惯无疑影响了正在走向富足的罗马人。塞内卡解说旅游的规模时说:“很多人都不惜长途跋涉,一睹远处的景物。”每只船载客三四千游人是常事。大理石的码头上人来人往,其中不少就是游客。
其三是发达的交通。旅游与交通的密切关系毋庸解释。罗马的交通以“条条大路通罗马”而享誉后世。罗马城里的规定是夜间可以行车白天只能步行,但走出罗马的长途旅行可以坐驿马旅行车或骑马。执政官大道四通八达、施工质量优异,桥梁码头是罗马时代的标杆性建筑,如此良好的交通条件下,行程速度很快。从跨海旅游的安全性方面看,阿拉伯的亚丁湾到印度、历时6个月的危险航海已经开通,游船到达现在的英国、法国、俄罗斯、北欧海岸便不是难事。环红海和地中海区的旅游是轻而易举就能完成的。
由于古代西方世界都包括在罗马帝国的版图之内,喜好旅游和冒险、到世界各处去看看,从那时逐渐成为西方人比较共同的喜好,一直到现在都是如此。
(凤凰博报 7.17 @卫金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