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南园66号
北大燕南园66号小楼,是一座美式风格的独栋小别墅,这一片全是这样的别墅,是当年燕京大学专门为名师打造的。我们常说这是冰心故居,实际上,这是燕京大学分给冰心的丈夫吴文藻的房子。冰心是燕大毕业生,1926年从美国留学归国,回燕大做老师,不过燕大没给她分房。吴文藻是大社会学家,费孝通是他的学生,他在美国得到博士学位之后回国,本是去清华应聘,但清华只让他做副教授,而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跟吴文藻说,你来燕大吧,我让你当教授,而且你会是社会学系的创始人和系主任,我还给你分房。于是,吴文藻就来了燕京大学,住进了66号小楼。
1929年6月,吴文藻和冰心在未名湖南岸小山丘上的临湖轩举办婚礼,当时还专门铺设了一条上山的铁轨,新人坐火车进临湖轩,司徒雷登是主婚人。
他们结婚之后,冰心也住进66号小楼,因为冰心是作家,名声很大,所以大家便说66号楼是冰心的房子。
吴文藻和冰心在这里住了8年时间,从1929年到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他们去了南方。
冰心非常喜欢这栋房子,她后来在好多文章里都提到燕南园这座小楼,但在她的文章里,说的是60号小楼,因为这里的门牌号曾经变更过一次,吴文藻家变成了66号,而60号是后来王力教授的家。
宝塔诗
吴文藻教授是个书呆子,他搬进燕南园66号之后,只干了一件事儿,就是在一楼书房的北墙,弄了一个通天大书架,别的什么都不干,家务全是冰心的事儿。
66号楼前有一棵丁香树,至今仍在,有一年丁香花开,吴文藻从书房出来,冰心问他,这是什么树,吴文藻说不知道,冰心就告诉他:“这叫香丁。”吴文藻信以为真,口中念叨着“香丁”,别人听了,笑得一塌糊涂。后来冰心写了一首宝塔诗:
马
香丁
羽毛纱
书呆子进家
说起真是笑话
教育原来在清华
这宝塔诗,是开玩笑,笑话吴文藻是清华培养的傻子。这“马”是什么意思呢?他们家的孩子要吃萨其马,但小孩子说不出三音节的字,就管它叫“马”,吴文藻真以为小孩想吃的东西叫“马”,进食品店问,我的小孩要吃马,有没有卖的。“香丁”就是刚才说的丁香树。“羽毛纱”怎么回事呢?冰心让吴文藻给自己的爸爸买双丝葛夹袍面料,可吴文藻进了商店就忘了,说要买羽毛纱,羽毛纱是女人穿的,恰巧店员认识冰心,就给冰心打电话,才知道要的是双丝葛。
双丝葛事件之后,冰心的爸爸跟冰心说,这姑爷可不是我选的,是你在去美国的轮船上自己认识的,意思是再傻你也不能怨我。
一个温度低于零度的人
我们一般说到冰心,都会认为她是一个非常非常慈祥的女人,她写儿童文学,想来都应该是这样的人。其实跟冰心接触的朋友都知道,她是一个冷若冰霜的人。梁实秋跟冰心的关系非常好,他曾说过,“从《繁星》到《春水》,我读出的冰心是一个温度低于零度的人”。
季羡林比冰心小 11岁,季羡林还是清华学生的时候,冰心已在清华兼课。国民政府有一个规定,夫妻两个人不能同在一个学校当老师,所以吴文藻1929年进燕大后,冰心就辞职了,去清华兼课。当年北大、清华、燕大的课堂都是开放的,可以旁听,但冰心不允许。季羡林、李长之、林庚、吴组缃号称“清华四剑客”,是学生里特别厉害的四个人,后来都成了大家。他们旁听过朱自清的课、俞平伯的课、郑振铎的课,还跟郑振铎成了朋友。所以,冰心开课以后,四个人特别想去旁听冰心的课。
结果,冰心走进教室,没有一丝笑容,一看来了这么多人,就说所有没做选课登记的人都得退出去,以后再也不许来这个课堂。
季羡林们听了,吓得慌忙退出,再没敢去旁听。
(《法制晚报》6.7 阿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