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特·迪士尼是个从不停歇脚步的人,1950年代,已经成为好莱坞大亨的他,萌发了一个前人未曾想象的构思:将所有迪士尼电影故事、角色和梦境搬进现实之中。
一
事情起源于沃尔特对微缩模型和火车的玩兴。上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沃尔特着迷于自然纪录片,制作了《真实生活历险记》系列影片。期间他疯狂地爱上了制作微缩的场景、房屋、家具,到处购买收集,甚至自己动手制作。1949年迪士尼拍摄真人与动画结合的《悠然见我心》时,沃尔特还得意地向公众展示过他以此片主题亲手制作的微缩场景《外婆的小木屋》,他把这种栩栩如生的手工模型叫做“空间叙事”。
沃尔特从小迷恋火车,还在童年时代,他那当火车司机的叔叔常常给他带来糖果,那只给他带来好运的米老鼠也是诞生在火车上。他在办公室里安置了一套电动玩具火车,更在自家山间大宅铺了半英里轨道,让按1:8制作的小火车绕着房子跑。
1948年的芝加哥铁路博览会催生了他的“米老鼠公园计划”,这就是后来的迪士尼乐园规划。他对当时的公园以及游乐设施的印象简直糟透了,都是些刻板固定千篇一律的模式。
他说自己很乐意带孩子到公园玩,可是当孩子坐着旋转木马时,他却发现自己和别的家长一样,只能百无聊赖地呆在一边。至于公园里那些态度恶劣的服务员、严重缺乏的餐饮和厕所,更是扫兴。他要建造一个不但吸引孩子更要吸引家庭的公园,一个火车环绕的社区,有趣、干净、精彩并且让人放松、引人入胜,让游客“高高兴兴地来,痛痛快快地玩,快快乐乐地离开”。要有与迪士尼电影有关的各种娱乐设施,也要有休息、用餐、照顾孩子以及为生病等意外情况提供帮助的地方,更要让那些来好莱坞旅游的异乡客,留下终身难忘的与梦幻之都相称的梦幻体验。
作为微缩模型的痴迷玩家,沃尔特的计划里当然少不了场景、人物,每一个游乐设施都应该是走下银幕的可以亲身参与、体验的一个迪士尼电影故事……在不断的构思中,“米老鼠公园”计划越来越具体,最终成为迪士尼乐园。
二
建造乐园需要大量的资金,沃尔特说服人们投资的理由非常简单,他说,电影拍完就停留在胶片上了,而乐园却可以无止境的增建、改变,简直就是活的电影,它还可以源源不断地赚钱。
历经游说、集资、选址和沃尔特本人在电视上的不断宣传,1954年9月,占地160英亩的迪士尼乐园终于破土动工。沃尔特本人也泡在工地,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大到树木绿植的分配排列,小到垃圾箱的样式、餐厅的椅子,他总是蹲下身来,用儿童的视角,一一矫正。
迪士尼乐园开幕的当天,29架摄像机实地转播。1万5千名特邀嘉宾和2万多自发前来的观众,挤爆了现场,方圆10英里的街道停满了汽车,园内道路不堪拥挤,超负荷运转的设施发生故障,火车被撞坏、汽船被挤压到激烈摇晃,炎炎烈日下饭店冷饮店被一扫而空,饮水机前长长的队伍……所有的混乱随着梦幻场景里前所未有的欢乐体验,一齐呈现在全美国观众眼前。
赞美之词和批评意见同时涌来,以致沃尔特把开幕那天称为“黑色星期日”。他马上召集工作人员,解决紧急问题,召开记者会由他本人亲自郑重道歉。此后,白天他在园内巡视,捡垃圾、疏导人流、和游客交谈,晚上检查设备、召集会议解决问题,在开幕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工作人员常常在深夜看见他穿着睡衣在乐园里独自踱步。他还通过电视竞猜之类的节目,为获奖者家庭免费提供食宿请他们来迪士尼乐园实现“家庭梦幻之旅”……
诚恳高调的公关,及时到位的改进,加上不断增加开放的新内容新技术,迪士尼乐园迅速渡过了“黑色星期日”风波,短短2个月,共有100万游客到过迪士尼乐园,比预计人数多出50%,收入也比预计超出30%。如今,迪士尼在世界各地已经有了6座“迪士尼乐园”。
(《文汇报》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