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6年06月04日 星期六

    端午与朱扇

    《 文摘报 》( 2016年06月04日   02 版)

      □王金声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此苏东坡《云幺令》上阕,描绘的是“天中节”景象,也就是现在的“端午节”。

      端午节由地域习俗、季节应变和历史人物转化而来。

      明清之际,端午习俗深入文人士大夫的生活,他们更以书画的形式陶冶其中,并将对应“五毒”的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和龙船花绘成“天中五瑞图”,张挂于厅堂间,或用朱砂画钟馗像贴在大门口,以拔除不祥,出门之际行囊中总不乏放把张天师画像的朱漆折扇。“但识扇中趣,何劳扇底风”,折扇是传统文化中彰显个人生活品位及文化修养的道具,是身份地位、交友圈子的代言物,相当于现代的名片,书画家们遂在这块方寸之地上尽情挥洒翰墨、题词写诗,得心应手,一时蔚然成风。

      寒舍旧藏一柄朱漆、朱书、朱竹、朱印、朱骨的“五朱”成扇,如此怀袖雅物是否为祈求“五毒”不侵耶?上款人是冯飞、字若飞,曾任张群秘书,扇面一字一画,字为民国教育总长傅增湘于1934年端午日朱笔所书,录桃印符、画张天师、赤灵符三则故事,另一面为乾隆年仿金粟山藏经纸所制,由晚清翰林、民国总统府秘书陈汉弟仿吴仲圭朱竹,构图虽满但倒也疏密有致,叶叶似万剑挥舞,魑魅魍魉安得近身乎?一柄在握,驱炎辟邪,真风雅可驭也!@新民网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