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6年06月04日 星期六

    起源考

    《 文摘报 》( 2016年06月04日   02 版)

      端午节是流行于汉文化圈的传统文化节日,起源说法众多。

      据《礼记》载,端午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夏小正》中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大戴礼》中记,“五月五日畜兰为沐浴”以浴驱邪认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传说也很多。有学者认为,端午节最先是祭祀河神、乞求收成的节日,在长江一带至今有“端午水”一说,也就是在端午节前后会有大暴雨导致的洪水。古人认为洪水是河神发怒,为防止端午大水把秧苗冲走,遂举行祭祀,祈求五谷丰登。而这段时期一般是农耕的犁田、插秧季节,经常要在水里泡着,喝黄酒能有效去除风湿,相传黄酒是神仙赐予的酒,慢慢的也就形成了这段时间喝黄酒的习惯。

      闻一多经过详尽考证,在《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记述,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千百年来,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说是为纪念不仕晋文公而被烧死的介子推,或说纪念含冤而死的吴国忠臣伍子胥,还有殉父的东汉孝女曹蛾,以及投汨罗江殉国的贤臣屈原。这四人皆是忠烈之士,人们借他们的忠义之举缅怀祖先。

      唐代诗人文秀有《端午》诗写道:“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江水浩荡宽阔,屈原纵身一跃,如今已然成为端午一个凝重的文化符号。@关山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