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是第四个“中国房颤日”。北京朝阳医院心律失常科主任刘兴鹏表示,房颤引发的中风猛于虎,具有致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的“三高”特点,人们应提高警惕。
房颤致血栓进入脑部
刘兴鹏介绍,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有左右心房、左右心室四个腔。心房上凸起的近似于耳朵形状的部分是心耳。发生房颤时,心房的收缩和舒张不规则,血液淤积在心耳中不易流出,导致血液凝结,形成血栓。血栓一旦从心耳脱落,90%的几率会经由主动脉送入大脑,造成脑中风。房颤引起的脑中风,占全部脑中风的1/4。
心慌气乏力是房颤的症状
大部分房颤患者有心脏症状,最典型的就是心慌。刘兴鹏介绍,“得了房颤后,很多病人的心脏跳动会在每分钟100次以上,还有些病人会全身乏力。”但由于人体的耐受性不同,很多房颤不能及时被发现。
诊断房颤,可以通过摸脉监测心律,脉搏不整齐是房颤的一大特点。测血压时,如果连续两次之间数值变化特别大,也有可能是房颤。
房颤中风的预防
刘兴鹏表示,少饮酒、避免长期剧烈运动和肥胖,或有助于减少房颤。房颤导致的脑中风是可以预防的。目前已有很好的治疗手段,把房颤逆转为正常心跳。此外,抗凝血药物也是防治房颤性中风的有效手段。但不同的抗凝药针对性不同,患者不可自作主张用药。(《北京晨报》6.1孔瑶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