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6年05月26日 星期四

    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从哪里来

    《 文摘报 》( 2016年05月26日   06 版)

        目前,中国共产党的理论研究必须阐明两个需要直面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如果说,一个现实的人,解决自己的需求(内心的需求)是人的第一本能;而一个共产党员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问题,前者为己,后者为他,那么,如何完成二者的统一呢?共产党人唯有在一生的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才能解决自己的最终需求。这是共产党人神圣天职的要求。

        第二个问题:存在决定意识,物质决定精神,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唯物论;而共产党人作为中国先进分子,又常常需要在精神上实现对物质条件的超越(如党中央延安十三年),才能完成其历史使命。那么,如何克服这一矛盾呢?真正的共产党人,必定能够做到心中揣着人民的利益,从而实现在精神上对物质条件最大限度的超越。

        对以上两个问题的思考可以发现,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是党性修养的体现,是党员职责的要求;是对党的宗旨的深度思考;更是党员自身的觉悟;还要用终生实践来坚守。所以,为人民服的自觉性是一个逻辑实现的过程。

        (一)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首先来自对党的忠诚和党员职责的恪守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立党宗旨,是党性修养的直接体现,也是我们党在价值观上的高度浓缩。

        历史和现实的经验表明,一些党员甚至党员干部在为人民服务的问题上出现了动摇,甚至完全放弃,或走向反面,这种情况并不少见。那么,我们如何防止这种情况,进一步加强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呢?如何使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得到升华呢?

        (二)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还来自对党的宗旨的深度认知与理性思考

        当代中国已走向全面依法治国的阶段,从法理的维度认知党的宗旨的正确性,对加强与升华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关系甚大。

        我们知道,民法的一个根本原则,就是意思自治。意思自治告诉我们,每个人自己的意思表示所产生的结果,是自己内心的真实愿望要自己这样做的,这决定了法律基本的权利义务关系的正当性根据,法律行为理论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是民法最基础的问题。基于此,人民群众发自内心地自觉自愿地拥护中国共产党,便是我们党合法执政的最基本的正当性的法律根据。那么,人民群众凭什么自觉自愿地拥护你呢?凭你必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并以此为根本义务。而这正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立党宗旨,这体现了党性与人民性的高度统一。

        (三)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最终来自党员内心真正的觉悟

        自觉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如果说还有一种更彻底的踏实感,那就是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灵魂深处的自我需要。

        在人的一生中,内心会有许多纠结,有许多不放心,甚至许多痛苦,怎么解决呢?我们的人生要获得一种最大的幸福感,获得一种最大的安宁感,获得一种最大的尊严感,就是要把自己忘我地投入到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舍此没有别的路径。如果说,这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实证,中国共产党的许多优秀的儿女在实实在在地验证着这一真理,雷锋、焦裕禄、杨善洲、牛玉儒、孔繁森……都是生动的榜样。

        (四)在历史的实践和担当中完成为人民服务的“知行合一

        共产党人要实现在为人民服务上的知行合一,实现内心真正的觉悟,还应有两个着眼点,一是实践,二是守戒。

        实践即是身体力行地为人民做事、为人民服务,使人民群众在物质利益和精神提升上有更多的获得感,并在这个持续的过程中,最终真正体会到为人民服务的真谛。           

        守戒问题,即是守住底线,严守党的纪律,为自己最终的彻底觉悟赢得时间。纪律上一旦失守,就有可能陷入恶性循环,溃不成军,难以收拾,更遑论思想觉悟、知行合一了。

        一句话,要最终实现为人民服务之知行合一,必须在历史的实践和担当中,“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党和人民是心中的归宿,而职责与戒律是方法是路径,只要能坚守,能苦求,就有希望,就一定能实证,而终将获得知行合一意义上的觉悟。

        (本文作者为广西中医药大学校长 博士生导师)

        (光明网 5.23 唐农)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