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个同学,刚五十岁出头就提前退休,每天总是在锻炼,要么跑步,要么打太极,要么跳广场舞。
他在朋友圈里每天都转发几条微信,内容基本上都是强调一个理念,即这世界上的一切不过是过眼烟云,唯有身体健康才是最重要的。一开始,我也同意他的看法,但我渐渐发现,他把健康放在了财富与事业的对立面,于是劝他不要每天把时间都花在运动上,趁自己还不算太老,找点有意义的事情做做。
他对我说:“我不会去找什么事情做的,工作会耽误我锻炼,赚的钱说不定还不够买药吃呢。”
前不久,他打电话跟我借钱,说他的父亲病了,女儿又想到国外读研,凭他提前退休每月的那点钱,显得有些拮据。
一开始我不想借给他钱,因为照他的理论,我比他多出的那点钱是以牺牲健康为代价换来的,他一面运动保命,一面却要借用我拿命换来的钱,这合适吗?但碍于同学情面,我还是答应借给他一些。挂电话前,我对他说:“人活在世上,除了锻炼,还要有责任与义务。”
邵逸夫活到了107岁,在世时他是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主席,又是著名的电影制作者。他的敬业是有目共睹的。他经常一天工作16小时,一年看700部电影,最多一天看9部。他有的是钱,早就可以不再工作,但是他一直到104岁才卸任公司董事局主席之职。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活了98岁,即使在生命的最后几年,视力不太好了,他仍每天拿着放大镜看报纸,并坚持写作。
有健康的意识是件好事,但不能因为强调了健康,就丧失了工作的热情。锻炼能活动我们的筋骨,工作能充盈我们的精神。事业上的进步,会让我们获得成就感并从而感到幸福。一个人如果没有充实感和成就感,就难以找到自身价值和社会地位,即使每天花很多时间锻炼身体,这种精神上的失落也会使人生病。
(《羊城晚报》5.19 邓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