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早期蒙娜丽莎发现之旅”中国首展在上海正式向公众开放。这幅被认为比卢浮宫馆藏的《蒙娜丽莎》早10年的达·芬奇画作《早期蒙娜丽莎》,再度引发了人们的兴趣。
微笑背后的惊人技法
要想摆脱中世纪绘画长期以来的刻板与僵硬,真实地表现人与自然,达·芬奇之前的许多前辈都在艺术上进行了各种探索。
乔托是文艺复兴时期第一位重要的画家,在他的两部代表作《犹大之吻》和《哀悼基督》中,人物破天荒地呈现出了立体感。在此之前,几乎没有人能在平面的画面上画出立体的效果,再精美的画都好似“连环画”。从乔托开始,画家们纷纷着手研究怎样通过明暗及透视技巧,来表达真实的空间感。
此时,《蒙娜丽莎》惊人出世了。达·芬奇在这幅画中完美地运用了渐隐法与晕涂法,他对立体感与空间的把握达到了前人画家无法企及的水平。专家这样解读达·芬奇的技巧:“你仔细看,蒙娜丽莎的眼珠清晰,而眼角模糊。脸的一侧清晰,而另一侧模糊。脖子的左面有一条清晰的轮廓线,右面却没有。再看背景,他对自然的每一个细节都有精细的模仿。在达·芬奇之前,没有人能把人物画画得这样立体、自然而逼真。”
正是这份逼真,深深震动了见惯了刻板宗教画的人们。被称为世界美术教育奠基人的意大利画家瓦萨里曾这样剖析道:蒙娜丽莎那双湿润明亮的眼眸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典型,眼睛周围那生动的红色小圈和毛发,不经过最精细的刻画,是无法表达出来的。眼睑也自然得体,睫毛浓密,每一根都经过细致的描绘,宛如出自皮下,极为逼真。鼻尖上那柔嫩的粉色鼻孔真是栩栩如生。从玫瑰红唇到鲜嫩的粉颊,无处不是生动的肌肤而非颜料的堆砌。如果人们凝神观看喉头的凹陷之处,仿佛还能感受到脉搏的跳动。这件作品的描绘方式足以让最大胆的艺术家震惊。
达·芬奇的神奇之处
《蒙娜丽莎》之所以有着穿越时代的魅力,除了绘画本身的过人技巧之外,与达·芬奇本人的惊人才华也密不可分。
达·芬奇除了是一名画家,还是雕刻家、建筑师、音乐家、数学家、工程师、发明家、解剖学家、地质学家、制图师、植物学家和作家,擅长天文地理、文学艺术、数理化等众多学科。
无论从事哪一个领域,达·芬奇全凭兴趣,少有功利的考虑,他画画停停、停停画画,在各个领域间游走,一生中留下了许多未完成的画作,甚至有人认为《蒙娜丽莎》也是未完成之作。
在达·芬奇身上,科学与艺术的相通性得到了绝佳的体现。在科学领域,达·芬奇在三十年内共解剖了三十具不同性别年龄的人体,还解剖了各种动物。此外,他还第一个具体描绘出脊骨双S形态、第一个画出子宫中胎儿、第一个画出腹腔中阑尾的人。他还设计了一套方法用来做心脏修复手术。显然,没有对人体解剖学这样深入的理解,达·芬奇就不可能把人画得这样生动。
达·芬奇不只关心身体结构,也关心生理功能。他发现了血液的功能,认为血液对人体起着新陈代谢的作用,也发现了老年人死因之一是动脉硬化,还进行了胚胎研究。如今,医学领域最尖端的手术机器人被命名为“达·芬奇”。
(《解放日报》5.6 陈俊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