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初中学校存在较高程度的阶层分割现象,优势阶层家庭的孩子更多集中在当地排名靠前的学校(优质学校),低阶层家庭的孩子更多在当地排名靠后的学校就读。此外,学校的阶层分割存在地区和区域(城乡)差异。东部地区的分割水平低于中西部。
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的阶层分割问题,不仅有损于我国的教育公平,而且会导致进一步的阶层固化和社会不平等。优势阶层的孩子聚集在优质的学校中,他们会越来越好,而弱势群体的孩子聚集在质量较差的学校中,学业成就有可能越来越糟。由于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个体的地位获得,而且其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学校阶层分割的结果将导致阶层差距的扩大。
历史上重点学校制度负面效应的“残留”、就近入学政策和房地产市场(学区房)的联姻所导致的居住分割,以及民办学校的绩效和市场化导向,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学校阶层分割的主要成因。
因此,解决阶层分割,首先应该继续加大力度消除名义上或实际存在的各种形式的“重点学校”,力促各类教育资源在地区和学校间的均衡分配。
其次,就近入学政策的目的是为了避免不合理“择校”而导致的教育机会不公,但如果优质学校资源在不同学区间分布不均,那么这种政策对促进教育公平的效果值得反思和检讨。
再次,民办学校办学方式更加灵活,且不受就近入学政策的限制,应该引导并资助优质民办学校在招生方面向低阶层家庭的孩子倾斜。
(《中国社会科学》2016年第4期 吴愈晓 黄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