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山东、安徽、河南、广东、海南、云南、江苏等地都出现了鱼精蛋白供货紧张的问题,多例心脏病体外循环手术因此被迫暂停、推延。早在2011年,就曾经出现过一次鱼精蛋白的全国缺货事件,多种其他药品也常闹“药荒”。为什么鱼精蛋白等“救命药”,会经常短缺?
鱼精蛋白的供货价只有十几元,虽然是必用药,但用量总体不大,企业生产的经济驱动力不足。因药品价格低、几乎没利润,企业不愿生产,因而导致药品短缺、影响患者治疗的情况屡见不鲜。专家表示,除了心脏手术必需的鱼精蛋白,还有治疗甲亢的甲巯咪唑、麻醉用药氯胺酮等,也都是紧俏药品,个别药品甚至出现“一药难求”的现象。
媒体多次报道一些经典老药难以买到甚至从市场上消失。像甲巯咪唑这种药定价偏低,每瓶仅为4.9元,且该价格是2006年制定的,几年来人工成本上升,但药价一直维持在4.9元,使得很多企业生产积极性降低,陆续停产和半停产。
鱼精蛋白、甲巯咪唑等虽然便宜,却是临床必需的药品。低价药品既包括基本药物,也包括非基本药物。记者从国家卫生计生委了解到,为了解决低价药供应短缺的问题,国家发改委、卫生计生委等八部门曾经联合发文,将一些常用药品定为保障常用低价药品供应,并取消低价药最高限价,鼓励医生使用低价药,同时,对用量小、市场供应短缺的药品试点国家定点生产、统一定价。
国家卫生计生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近期已经发出了“2016年临床必需、用量小、市场供应短缺药品定点生产企业招标公告”,通过招标选择生产企业,为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公立医院供应定点生产品种。除了这次招标的9类药品,此前,已经有氨苯砜、去乙酰毛花苷、麦角新碱、甲巯咪唑等药品被列入定点生产试点品种。
(《北京晚报》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