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6年05月10日 星期二

    孙辈赡养祖父母是责任担当

    《 文摘报 》( 2016年05月10日   02 版)

        四川成都80多岁的徐大爷夫妇生活较为困难,他们的女儿多年前因病去世,儿子也因为患病长期卧床失去了赡养和照护老人的能力,因此老夫妻俩向孙子提出给付赡养费的要求,但孙子均以父亲在世为理由拒绝,无奈之下徐大爷向法院提出了诉讼。对此法院进行调解,老人的要求获得了支持。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代际传承,不仅是一种血缘关系,更是一种责任的固化。儿辈们无力或无法赡养父辈,第二顺位的孙辈们,就必须担负起赡养父辈和祖辈的责任,这既是一种道德要求,也是一种法律规范。

        法院的调解支持了原告方的诉求,不仅是基于法律的考虑,更是坚持着“弱者救济”的道德原则。按理说,官方的态度如此,民间更应是遥相呼应,对孙辈隔代赡养有着最基本的责任认同,对此并没有什么异议。然而,“没有子孙的就要等死了,反正国家不管”、“这事的确不能说孙子不对,因为社会太残酷了,承担不了”之类的论调甚嚣尘上,跟传统的倡导和现实的需求格格不入,并为不赡养寻找各种借口和理由,道德责任的集体性开脱和群体性辩解,为孝道的传承与递进埋下了隐患。

        养老是一个体系性的问题,除了要满足吃穿住行等最基本的需求之外,还有“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等更高级的需求。故而,赡养也就不仅包括“提供经济支持”,还包括与老人的共同生活,常回家看看的精神赡养。很显然,即便国家层面解决了“老有所养”的经济问题,而“老有所乐”的精神赡养,又靠谁来解决?    

        当传统的熟人社会被肢解后,孝道作为道德的基础,也在迅速滑落而变得岌岌可危。一个人不回家探望长辈,或者对自己的亲生父母弃之不理,却往往能获得“子女不易”的舆论声援,这种基于自我利益的附和与支持,在挑战伦理道德底线的同时,也造成了家庭责任的基础沦陷。相比于如何赡养的技术来说,“要不要赡养”的责任认同,才是当下最亟待解决的认识问题,也是破解道德困局的首要指向。

        (《北京青年报》5.4 唐伟)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