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6年05月05日 星期四

    我国改革发展的辩证逻辑

    《 文摘报 》( 2016年05月05日   06 版)

        过去这几十年的改革可以叫第一次改革,以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的改革可以叫第二次改革。在未来公共治理变革中,最大的阻力可能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既得利益,二是政府自身。

     

        第一,来自于既得利益的阻力

     

        所谓既得利益,就是通过非公平竞争的手段和方式、借助公权力和政策资源、获取巨额利益的相关体。

     

        有三个关键词:一、它通过非公平竞争手段和方式,获取巨额利益;二、它借助公权力和政策资源,获取巨额利益;三、它获取巨额利益,主要指经济利益,但是也包括政治利益、社会利益。

     

        现在中国的既得利益至少有三个形态,一是以贪腐官员为代表的权贵既得利益;二是以垄断行业为代表的垄断既得利益;三是以房地产和资源行业为代表的地产和资源既得利益。

     

        这三大既得利益,既掌握权力,又掌握资源,还掌握资本,羽翼丰满,实力雄厚,控制相当多的中国社会财富。

     

        在目前中国环境下,既得利益至少激化了三种冲突:一是官民冲突,二是劳资冲突,三是贫富冲突。社会上弥漫着仇富仇官的心态,群体事件的后面、大量黑色资本的后面,我们都可以看到既得利益的影子。

     

        现在改革最大的困难就是和既得利益作战。所以二次改革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不能有效地遏制、战胜既得利益。既得利益已经在事实上成为中国改革最大的阻力和风险。

     

        第二,来自于政府自身的阻力

     

        政府不是有意识的阻力,其自身的惯性就可能对这次的全面改革形成阻力。这种阻力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观念,一是审批制度,一是部门利益。这三个因素有可能构成政府对这一轮改革的阻力。

     

        我们现在的审批制度,几乎可以看做是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过程中演变出来的怪胎。李克强总理说,他这届政府一共要拿掉567项审批事项,不到一年,就拿掉了334项。审批改革如果不到位,改革很难成功,向市场放权,向社会放权,都是空的,而审批改革难度阻力是很大的。

     

        再一个是部门利益,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利益个人化,个人利益团体化。

     

        第三,观念障碍是核心

     

        限于篇幅,我重点阐述观念的障碍。

     

        我觉得如果没有760万公务人员观念的变革,没有观念的更新,肯定成为改革的阻力。观念中核心的有三个:政府的角色观念、服务观念、法制观念。

     

        我以法制观念为例,大家都很清楚,政府权力受到严格的法律限制,即法律不授权,政府无职权。政府权力和公民权力是相反的。公民权力在法律上规定的是不能做什么,不能杀人,不能放火。但是法律规定对政府来讲是你只能做什么,没有规定的你都不能做。所以才有一句话叫依法行政,依法行政的另外一个解读就是政府的所有作为都要有法律依据,否则就是乱作为。如果没有正确的法制理念,我们的官员都可能成为这次改革的阻力。

     

        我们越敢出手,越敢在关键领域推进改革,我们面临的危机风险越能够化解,越能够获得老百姓的信任和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会越巩固。反过来,越畏首畏尾、瞻前顾后、不敢出手,不仅危机难以化解,老百姓信任难以获取,甚至会威胁到中国共产党执政本身。这大概就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改革发展的辩证逻辑。

     

        (微信公号“探索与争鸣”4.21 汪玉凯)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