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6年05月05日 星期四

    麦家:读书就像回家

    《 文摘报 》( 2016年05月05日   03 版)

        麦家的两个身份,都和书有关。他写书——著有《解密》《风声》《风语》等一系列小说;他读书——不但将书视作绝对的生活主题,而且亲手打造了公益书店理想谷,免费接待每一位前来读书的朋友。

     

        走到哪里都带着书

     

        世界读书日的前几天,麦家从杭州飞赴北京,出席“第十届网络书香节文化论坛”。像任何一次出行一样,麦家的衣服可以现买、吃饭可以凑合,唯独身份证和书,走到哪儿都随身带着。

     

        这次来北京两天时间,他随身带了一本施林克的《夏日谎言》。“我读过施林克的《朗读者》,很喜欢,对这个作家充满了期待,回国后赶紧买了一本。”

     

        几个小时航班坐下来,书读了近1/3,麦家心里却有点怅然若失:“我觉得《朗读者》带着对二战、纳粹很沉重的反思,切入角度刁钻,文笔也好。相比之下,《夏日谎言》轻不少,只是讲了一段比较文艺的感情邂逅。”可再一琢磨,他又释然了:“总不能指望每位作家的每部作品都是鸿篇巨著。可能《朗读者》偏交响乐一些,而这部《夏日谎言》偏轻音乐一些。”

     

        “您的《解密》更偏重哪一种音乐风格?”记者问。麦家一愣,沉思片刻后开口:“应该还是偏古典一些吧。”

     

        整个青春,半部人生

     

        《解密》是麦家的长篇小说处女作,出版于2002年。“这部小说写的是一个破译家的职业生涯,真正想探讨的却是他的内心秘密,世界上最难破译的密码就是人心。”在经历了11年写作、17次退稿后,《解密》对麦家而言已经不仅仅是一部作品那么简单,而是他的磨刀石,他的“整个青春,半部人生”。

     

        《解密》的故事脱生于麦家的真实人生。1981年8月,他考入解放军工程学院无线电专业,两年后毕业,顺理成章进入一家情报保密单位工作。对着一个陌生人宣誓“无论何时何地保守秘密比你生命更重要”,只能跟师傅等极少数人来往,连隔壁的办公室也不能去,这样的生活让他异常兴奋。可刚要提笔将这种神秘感化为文字,他就被调离,不得不和这个神秘部门、这群神秘的人挥手道别。

     

        “短短8个月,我来不及了解的东西实在太多。因为不了解,我会不停地想、不停地揣摩,他们是怎样一群人,曾经干过什么,现在正在干什么……”若干年后,这个单位的一切,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地幻化成麦家笔下的传奇。

     

        麦家的理想谷

     

        麦家一直有个小小的愿望:开一家纯粹的书店,为那些爱读书、爱写作的人们建造一个温暖的“家”。但这个“家”应该是什么样子?他一时难以描摹出清晰的图景。

     

        2009年的一次巴黎之行,塞纳河边的莎士比亚书店让麦家眼前一亮。“它像一个图书馆,又是一个文人集散地,很多人聚集到那里读书,还有不少身无分文的人在那里寄宿、创作……”他知道,这就是自己一直想要开的书店。至于名字,他叫它理想谷。

     

        穿着拖鞋步入理想谷,近万册图书如《卢梭全集》《列夫·托尔斯泰文集》《芬尼根的守灵夜》《钱锺书集》静静地排列。爱书人聚到理想谷,在谷里免费看书,就连茶水、咖啡也是免费的。不过,为了让大家真正静下心来,这里并不提供WiFi。读书写书,自由自在,这样一种“回家”的状态,成了理想谷最贴切的写照。

     

        (《环球人物》2016年第11期 肖莹 李鹭芸)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