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员白刚(化名)到一个小区送快递时,有几个大妈在他旁边嘀咕:“你说这纸箱子都拿来包快递,浪费啊。”
其实,从业一年多来,白刚已经有大半年时间一边送快递一边“捡”纸箱——要么主动问客户拆下的包装纸箱是否可以给他,要么跟写字楼保洁员说好话。这么做是为了节省成本。
白刚用双手比划出一个长约13厘米、宽约10厘米的长方形,“买一个全新的差不多要5毛钱,顶它两倍大的新纸箱要一块钱。我送一个快递件才赚一块钱,所以能省就省,省一毛是一毛。”
有了旧纸盒,白刚和同事们就不会跟发件客户再收钱。也因为这种自发的“回收”行为,白刚觉着自己也算有环保意识,“至少我没有主动制造垃圾,在尽可能废物利用”。
除了包装纸盒,一些快递填充物,白刚也视之为“宝贝”。泡沫块、防震气泡膜、气泡袋、气柱袋、缓冲防震气囊、泡沫膜,只要遇到这些可以再次利用的填充物,白刚都会厚着脸皮去问能不能拿走。
在白刚供职的快递公司里,填充泡沫、防震气泡膜分别要论斤、论米购买。但白刚自己打包装很舍得用料。“一定要包好,多塞报纸,或者多裹几层气泡膜,泡沫块也行,不能因为省那一点东西就冒风险。”
对白刚和一些像他一样“捡”包装盒、填充物的同行而言,使用最多的、丢弃最多的是塑料包装袋和胶带。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产生包装废弃物约1600万吨,城市固体废物中包装物的比例超过三成,快递包装1年用的胶带能绕地球200多圈。
对于白刚而言,身为从业者,为了最大限度地节省成本、提高利润,他成为被动的环保者。
当然,白刚和同行们进行物料回收也有标准,一要干净、没有污渍,二要确实可以再利用。“现在电商这么发达,全靠快递,快递又不能包装简陋,要说有垃圾,我觉着不光是我们快递行业的事,”白刚说,“我们这行能做的就是尽可能让这些东西再利用”。
(《北京晚报》4.14 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