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6年04月21日 星期四

    失眠是大脑出了问题

    《 文摘报 》( 2016年04月21日   07 版)

      据中国睡眠研究会2015年统计,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达38.2%,被认为与焦虑等心理问题有关。不过,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的影像科研究团队发现,失眠也可能与大脑白质束异常有关。

      团队发现,国外已有研究人员注意到丘脑在失眠病理中特别关键的作用。丘脑主宰着人体生物钟的重要成分,有着调节知觉、睡眠及机敏度等重要功能。同时,研究人员也发现,丘脑与胼胝体(大脑最大的白质结构)的异常,与患者失眠持续时间以及自评抑郁水平得分有关系。

      于是,团队将影像研究确定在脑白质方向,并将尝试使用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DTI是大脑核磁共振的一种”。

      DTI如何发现异常?团队负责人江桂华打比方说,白质束就像海水里的藻,当它们纵向、横向传导时,就像藻周边的水运动。DTI使得研究人员能够分析白质束周围的水运动模式,以此鉴别白质束状态。江桂华团队沿此思路一试,发现失眠患者的脑白质束有器质性改变,异常均在右脑发生。

      江桂华指出,原发性失眠患者,入睡或维持睡眠困难达一个月或更长的时间,但可细分三类:睡不着或晚睡,但定时醒;早睡早醒,醒后难入睡;睡眠中间老醒,质量差。为了检测更明确,团队从100名患者中选择了23人,他们具备三种失眠状态。同时,选择30名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组。

      通过实验,团队最终获得很好的成果:与健康对照者相比,失眠患者一些右侧大脑区域及丘脑区域的白质束完整性显著降低。被检测到损伤的白质束,主要参与调节睡眠与觉醒、认知功能和感觉运动功能。该研究发现,失眠患者白质束完整性异常的潜在原因,可能是髓鞘缺失,髓鞘是神经纤维周围的保护层。

      这一成果意味着将失眠研究从通常的心理科,导向器质改变的病理科研究,被寄望可通过消除白质束异常来治疗无比棘手的失眠问题。

      (《广州日报》4.14 何雪华 高龙 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