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微信朋友圈里疯狂转发着一些有关碘盐的消息,称中国碘盐强化使用碘酸钾是“美国人的阴谋”,可能“致癌”,还煞有介事地提到一个绝密的“灭华I3050工程”。
碘强化一般是通过碘盐来实现,碘化钾或碘酸钾是最常见的碘剂。
碘化钾的溶解性很好,可以雾化后喷在干燥的盐上。但它化学性质不太稳定,盐受潮或暴露于潮湿的空气、光照、受热、酸性环境、杂质等因素都能使它氧化并失效。要想尽可能避免碘流失,需要盐的纯度高于99.5%,水分低于0.1%,同时添加稳定剂和干燥剂。总体来说就是碘化钾的环境适应性差。
相比之下,碘酸钾对盐的纯度要求不高,对环境的要求也不高,且不需要稳定剂和干燥剂。
此外,碘化钾的价格虽然比碘酸钾便宜,但如果考虑到碘流失的因素,使用碘化钾的综合费用可能会更高。而且由于碘流失的程度参差不齐,补碘量也更不容易把握。
网上盛传“碘酸钾毒性比碘化钾大10倍”,理由是碘酸钾的急性毒性比碘化钾大。这话不假。关键问题在于,在实际使用量下是否安全,而不是简单的毒理学参数比较。
其实碘化钾和碘酸钾比较安全性的意义并不太大。碘酸钾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在空气环境中是比较稳定的(不怕氧化),但在人体内是不稳定的。我们身体里广泛存在着很多天然还原剂,比如“谷胱甘肽”,它能够迅速将碘酸钾还原为碘化钾。简单来讲,由于碘酸钾遇到食物就开始降解,基本上一吃进去就变成碘化钾了,所以把碘化钾换成碘酸钾就会“杀精”“致癌”的说法不成立。
至于碘酸钾被列入“危险化学品目录”,那是因为它是氧化剂,可以和还原剂一起制造爆炸物。但是以碘强化那点量,你想在厨房放个烟花?你想得太多了。
(《新华每日电讯》4.15 钟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