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一种生活方式。
无论是中医的“治未病”,还是疾病之后的调养善后,都是比西医所长之处,这些长处的落实,是要贯彻在生活方式里的。
从表面上看,医学比生活方式更堂皇。事实上,真能改变健康乃至生命的,很多时候不是医学,而是生活方式。
一个人如果特别喜欢吃红烧肉,但是血脂高,怎么办?没办法,因为就算是用了降脂药,如果吃红烧肉的嗜好不变,药物的效果也只能与红烧肉相抵。在这一点上,医学的发展永远是滞后于生活的,最典型的应该是胰岛素发明的例子。
糖尿病的病因就是胰岛素的缺乏,没有胰岛素的时候,糖尿病被视为绝症。胰岛素发明之所以伟大,因为它切中了糖尿病发病根本,不就是因为缺乏胰岛素吗?直接补给你!
1922年1月11日,第一针胰岛素打入人体,至今已经超过90年了,但糖尿病发病始终没被控制住,目前,中国糖尿病的罹患率是11.6%。直指病因的药物为什么于病无补?原因很简单:医学败给了生活方式。用胰岛素降低血糖,是错误生活方式带来的后果,胰岛素的治疗属于“马后炮”。与之相比,能从根本上避免、减轻糖尿病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少吃,减少热量的摄入。这只能靠生活方式。
其实,中医是一块玉,你生病时需要金子。收藏界有个说法:“盛世藏玉,乱世藏金”。因为金子能马上变现,可以应不时之需;玉却是国泰民安时慢慢品味、把玩的,就算拍卖,也需要时间。对于已成之病,急病,要用金子对付,西药就像金子;对于慢性病,体质的调养,健康的维护,需要中医慢慢来,其中最重要的是按照中医的观念,改变生活方式,所以中医更像是玉。
(《北京晨报》4.14 佟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