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6年04月19日 星期二

    从体制上改革现行养老保险制度

    《 文摘报 》( 2016年04月19日   06 版)

      养老保险制度最早产生于资本主义国家,但许多人忽略了,养老保险制度的产生其实是社会主义的胜利。19世纪中叶,正是由于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猛烈批判,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在不同程度上采纳了养老保险制度。

      最早的养老保险制度产生于1889年的普鲁士,是和马克思同时代的俾斯麦所推进和创立的。当时的资产阶级自由派曾指责该法为“国家社会主义”,“是通往社会主义的第一步”。虽然如此,但此法仍获通过,显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此后,欧洲其他国家纷纷效仿。二战以后,以养老保险制度为核心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普遍化,不仅使社会主义理念大为普及,而且有效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今天的中国历史教材,一提到俾斯麦就是所谓“铁血宰相”,其实,德国人更感恩于他的恰恰是他所创立的社保。

      制度,尤其是养老保险制度的普遍化,重塑了德国人的性格。正如今天一位德国老人所说,既然老有所养,生病不缺钱,教育免费,何必还要买那么多房子,炒那么多股票?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有更优越的养老保障是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的起码标志。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不仅有能力,而且有义务为中国的国民创造最好的养老保障。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也进行过若干次调整,但以身份为基础的、分层的、不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没有本质上的改变,导致各种社会问题日益严重。中国养老金的缺口本质上是不合理的养老金体制造成的,因此,必须从体制上改革现行养老保险制度。这不仅关系到社会保障,也关系到中国执政党的诚信,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应有之义。覆盖全民的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不仅是中国对世界养老保险制度的伟大贡献,也将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最好的说明。

      (《探索与争鸣》2016年第2期 蒋德海)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