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林上大学时就喜欢自拍。起初只是在游玩、一个人无聊时自拍。但渐渐地,她发现自己迷上了自拍,一天不拍都难受。现在,她每天要花两三个小时在自拍上。她说,把自己拍得美美的,传照片到网上,看到朋友们点赞或好评,那会非常满足。
但自拍要拍出满意的照片,会花费太多时间,她已经很少出去交友娱乐。自拍还时常影响到她的工作。朋友们对她的自拍照的关注也少了。她下决心要停止自拍,但总是忍不住。只好求助心理专家。
心理专家表示,自拍作为一种自我表达方式,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同时也能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渴望被接纳、被欣赏的心理需求。自拍是对自我形象进行的一种主观化、理想化的重构。适度自拍,有利于更多地了解自我。另外,自拍者通过网络互动会得到群体的归属感。
不过,自拍的缺点也很多。比如,自拍往往强化了个体对自身外貌的关注,分散了个人对身边事物的注意力,让人无心体验生活。频繁上传自拍照者,还常会被人批评为“虚荣”,有可能影响到人际关系。同时,过分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中获得的肯定和关注,只会让人在现实生活中感到更多失落甚至沮丧。通过自拍建构的理想形象往往是现实中无法实现的,还可能引发新的内心冲突等。
可见,自拍本身不是问题,但如果过分沉迷就需要调整。如何调整呢?心理医生给出3条建议。
制定自拍规则。给自己限定一些规则,比如每天自拍不超过多少张,每周发布到网络的照片不超过多少张……具体以不影响生活、工作为标准。列表将自己每天自拍的照片张数,花费的时间等信息记录下来,自我监督、促进改变。
接纳真实的自己。自拍照中的自己往往比在镜子中看到的自己更完美。但那些借助拍摄角度、“美白磨皮”修图技术等所呈现出来的并不是真实的自己。人们只有坦然接纳真实的自己,才不会沉溺于自拍中。
关注身边的世界。 自拍获得的赞美能够让人心生满足,但那毕竟是虚拟世界的,不能与现实生活等同。只有不断提升内在修养,多关注真实的外在环境,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才可能让身边的人为自己喝彩。多关注周边的世界,还能转移个人对自拍的注意力,利于融入现实的生活。
(《大众医学》2016年第4期 陈建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