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6年04月12日 星期二

    机器人会抢医生饭碗吗

    《 文摘报 》( 2016年04月12日   07 版)

        围棋人机大战中的阿尔法狗机器人已突破简单的输入指令、完成指令,还具备了分析应变、思考能力,这为未来机器人医生的诞生带来无限遐想与提示。未来,机器人医生是否只要注入人类思维数据和指令,便能完成诊疗所有环节?他们会不会抢走医生的饭碗?

        人工智能的最早应用发生在医疗领域。上海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童维勤介绍:几年前,人工智能通过储存老中医望闻问切的经验,运用推理,辅助决策中医诊疗,发明出“中医四诊仪”。

        近年来,达芬奇机器人可谓红火。达芬奇机器人听命于人类医生发布指令,在人手无法抵达的胸腔、盆腔角角落落,机械臂可游刃有余操作。专家预计,未来的开刀机器人,在识别血管神经、判断术中应用多少电流等具体环节时,将比人类医生更精准。

        机器人照护也成为关注焦点。预计未来三至五年,老年患者将可通过机器人来实现护理、监测数据、实施向医生护士汇报等。

        即使再有经验的医生,在面对罕见病或疑难杂症时,也须查阅大量资料文献,这一过程最快也要1至3天;但机器人+互联网,可联通所有数据库及顶级专家诊疗指南,快速诊断疾病。

        当然,李世石“凌空一挖”,令阿尔法狗的运算似乎出现了BUG(计算机程序漏洞)。这代表人类有灵感、有创造力,而机器仍是冷冰冰的思维,这也是目前人类与人工智能的本质区别。专家认为,人工智能持续进展,人类所提供的服务功能也在升华。展望未来也许是这样的:患者找机器人医生辅助诊断疾病、开药配方,找人类医生看病寻求心理慰藉和身心支持。

        (《解放日报》3.22 顾泳)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