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6年04月12日 星期二

    鲁迅小说里的方言“炼话”

    《 文摘报 》( 2016年04月12日   06 版)

        鲁迅认为作家应该“博采民众的口语”,他的小说就吸纳了不少,当然,是绍兴方言。他说,“方言土语里很有些意味深长的话,我们那里叫‘炼话’,用起来是很有意思的,恰如文言的用古典,听着也觉得趣味津津。”

        “炼话”顾名思义,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简练是它的一个特点。阿Q“中兴”以后,为提防他偷窃,赵秀才想把他赶出未庄。

        但赵太爷以为不然,说这也怕要结怨,况且做这路生意的大概是“老鹰不吃窝下食”,本村倒不必担心的。

        “老鹰不吃窝下食”,意思是做贼做强盗的人,一般是不会在本地偷盗的。只七个字,里面却蕴含着一定的道理,耐人寻味。

        “炼话”的特点之二是形象,常以具体事物唤起人的想象,可感性强。以“三代不捏锄头柄”喻示七斤家已不从事农业生产,早有些飞黄腾达的意思。爱姑用“低头进,低头出”来诉说自己嫁过来后处处小心、安守本分,说得具体形象,叫人同情。

        “炼话”的另一特点是风趣。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民生凋敝,教师领不到薪俸。《端午节》里的方太太要方玄绰想点法子,做点别的什么事。方玄绰正为领不到薪俸十分气恼,愤愤地说:

        “什么法呢?我‘文不像誊录生,武不像救火兵’,别的做什么?”

        “文不像誊录生,武不像救火兵”,也是绍兴的“炼话”。意思是文不文,武不武,并无专门技术。文人中的誊录生,武士中的救火兵,在旧社会被人们认为没有什么专门技术,地位是卑微的。现在是做誊录生也不会,做救火兵也不能,更显得无能。方玄绰在老婆面前如此贬抑自己,表现了他的气恼和绝望。

        这类“炼话”鲁迅在小说中是经常采用的。鲁迅曾说,文学“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娴熟地运用方言,使他的作品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也许,这也正是鲁迅作品走向世界的重要原因之一。

        (《光明日报》4.3 陈祖楠)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