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的清明节,毛泽东甚至无暇为牺牲在长征路上的战友们留下任何文字。眼下,他心中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调出滇军主力,以便让红军迅速到达长江上游的金沙江畔。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1935年临近清明的时候,满山遍野的杜鹃花悄然开放,马背上的毛泽东却无心欣赏这雨中的红色花海——他的目光,正在投向千里之外的云南。
早春时节连折两员大将
四渡赤水,毛泽东指挥红军用一连串声东击西的战术,把国民党各路追剿军甩在了身后。不过,上百个团的川军早已完成了长江布防,聚集于川南黔北的国民党追兵有几十万之众,面对前后夹击,从贵州入川过江的原定计划显然已不可能完成,毛泽东不得不思考新的计谋。就在这时,情报探得蒋介石携夫人宋美玲、德国顾问端纳,以及陈诚、宴道刚等飞临贵阳督战,毛泽东心中一喜:机会来了。
3月28日,中革军委留下红九军团伪装成主力在乌江北岸牵制敌人,掩护大部队迅速南渡乌江。大雨之中,乌云翻滚,正是部队过江的好机会。一切都在悄然中进行。敌机盲目扔下几枚炸弹扬长而去,红军主力南渡乌江几乎没费任何周折。
大雨初歇,毛泽东策马过江,在红一军团二师师长陈光递过来的地图上,画了一条长长的弧线,几位红军将领恍然大悟,毛泽东重新选择的过江地域是长江上游的金沙江。
然而,就在这时,一则不幸的消息传来:军委二局副局长钱壮飞过江时突遇敌机轰炸失踪。
钱壮飞,中共情报界顶尖人物。1929年年底,他与李克农、胡底三人组成地下情报战斗小组,打入国民党最高情报机关——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被周恩来誉为“龙潭三杰”。
情况紧急,周恩来连忙派人寻找钱壮飞。这段时间,钱壮飞身体每况愈下,中革军委刚刚任命他为总政治部副秘书长,还尚未到职。
一天,两天……第三天傍晚,仍未找到钱壮飞的影子。
远处的晚霞和近处的杜鹃燃烧在了一起。毛泽东默默点上一支烟。他知道,像钱壮飞这样的情报专家绝不会轻易落入敌手,很有可能是身遭不测。
早春时节,红军在赤水河两岸打打藏藏,神出鬼没,一下子打乱了敌人企图全歼红军于川黔边界的部署。2月28日,红军二占遵义,5天之内击溃蒋介石嫡系吴奇伟部两个师的兵力,取得了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紧接着,红军三渡、四渡赤水河,与国民党各路追剿军拉开了一个星期的距离。
然而,就在二占遵义的战斗中,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阵亡。这位与彭德怀、滕代远一起领导了平江起义的著名战将,牺牲时年仅27岁。如血残阳中,毛泽东写下了那首著名的《忆秦娥·娄山关》:“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鲜血染红突围之路
才失邓萍,又失钱壮飞,连折两员大将,长征路上的这个清明,毛泽东承受着巨大的悲痛。让毛泽东牵挂的,还有那些奉命留在江西的战友。尽管早已与苏区失去联系,但毛泽东清楚,千里之外的苏区无疑面临着更为残酷的局面——那里,有他的胞弟毛泽覃,有他的挚友何叔衡,有因他而受牵连的古柏,还有被他称为“政治工作第一人”的刘伯坚……
留在苏区的人,后来被称为“死亡军团”。主力红军长征后,20万国民党军队把苏区团团围住。分散突围,成了这支1万多人队伍的最后希望。
1935年2月24日凌晨,党的一大代表何叔衡和党的早期重要领导人瞿秋白在闽西上杭县水口镇附近与敌人遭遇。为了不拖累同行的同志,59岁的何叔衡突然挣脱身边的警卫,纵身跳下了悬崖。瞿秋白不幸被俘,4个月后英勇就义。
那个多雨的春天,成了中央苏区的“死亡春天”。3月6日,党的六大中央委员、赣南省委书记兼赣南军区政治委员阮啸仙壮烈牺牲。同一天,闽粤赣边游击队司令员古柏也在突围中献出了29岁的生命。
清明节上演调虎离山好戏
红军主力渡过乌江,毛泽东立即命令营造出佯攻贵阳之势,部队大张旗鼓地亮出“打到贵阳去,活捉蒋介石”的口号。
4月6日,清明节。红军占息烽,下开阳,势如破竹,兵锋直指贵阳城。贵阳城内此时仅有黔军4个团,距贵阳较近的兵力也不过刚刚从遵义战役溃败下来的两个师,根本没有战斗力。面对突然出现在眼前的红军,蒋介石措手不及,急令滇军孙渡部星夜兼程前来“护驾”。
孙渡纵队以3天400里的急行军抵达贵阳,红军却在贵阳城郊突然转向西南前进,准确而及时地在敌军即将合围的30公里缺口间冲出包围圈,一路狂奔进入云南。紧接着,又以威逼昆明之计吸引滇军注意力,乘金沙江两岸敌人兵力空虚之机,抵达金沙江畔。待到蒋介石如梦方醒,红军已经靠着7条小船巧渡金沙江向北而去,摆脱了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
4月25日——清明节后第十一天,也就是毛泽东挥师金沙江的时候,一位红军指挥员带领的游击队在江西瑞金黄膳口一座名叫红林的山中被敌人包围。子弹打光,他又上好刺刀,准备进行白刃格斗。就在这时,一颗流弹击中了他的右腰上方,一直穿过前胸。魁梧的身躯顷刻倒在地上,手中还紧握着枪。
敌人从死者的上衣口袋中,搜出了一张浸染了鲜血的毛泽东照片。照片的背面,是毛泽东的亲笔题字。那是他的三弟,29岁的毛泽覃。
(《中国青年报》3.31 贾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