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6年03月31日 星期四

    是什么让我们自蒙双眼

    《 文摘报 》( 2016年03月31日   03 版)

        2月1日,清华大学官网报道称,该校校长会见来访的罗斯柴尔德家族继承人之一、罗斯柴尔德家族英国资产主要管理人奥利弗·罗斯柴尔德一行。但有网友指出“罗斯柴尔德家族继承人”是山寨版。针对这一乌龙事件,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3月23日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表示,的确存在甄别方面的疏忽。

        据了解,清华并不是唯一受骗者。2013年以来,山寨罗斯柴尔德的身影频繁出现在我国多个城市。从访问香山书院,在宁夏参观金丝楠,考察山东淄博古城,到出席深圳慈展会论坛发表演讲……在公开报道的10多场活动中,他的身份从未引起过接待方的怀疑。头顶国际金融投资家、企业战略家和国际慈善家三大高帽,屡屡成为座上宾,出尽风头也赚尽名利。  

        为什么一个罗斯柴尔德的名号,就能骗过专家、学者,处处绿灯?大概还是过度包装与迷信权威在作祟。以清华大学的信息查证能力,不可能找不到渠道核查山寨罗斯柴尔德的真伪。但事实上,出现问题的往往不是值得信赖的业务能力,而是迷信权威的思维方式:他们掉进习惯性推论陷阱。

        当他第一次进入中国号称罗斯柴尔德家族成员,肯定有人会去翻他老底;但是,在一个江湖骗子招摇撞骗两年,先后在政府机构、智库、科技部门登堂入室,和经济学家、企业家相谈甚欢的时候,作为工作人员,下意识就将这些信息作为此人真伪的背书——我可以怀疑他,但我总不能怀疑前面那些机构吧?拿着和国家领导人合影骗投资,拿着部委批文开皮包公司,在改革开放初期也是经常发生的。有时候,这个人是谁往往不重要,这个人干过什么才最有说服力。于是,一个个权威机构的连续背书,层层加码,形成深厚的信任链:越往后就越没有人质疑其真实性。

        山寨罗的招摇撞骗行为固然可恨,但我们盲从的缺心眼更可怕。

        在谴责“山寨罗”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反思。在国内外互动交流越来越频繁的当下,我们应改变盲从的心理,树立理性的甄别意识。当遇到被赋予多种头衔和标签的人或事时,应擦亮眼睛,多留一个心眼,避免自蒙双眼的现象再次发生。

        (新华网 新浪博客 3.24、25 周科 骁遥今天道)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