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6年03月31日 星期四

    买书和读书其实是两回事

    《 文摘报 》( 2016年03月31日   02 版)

      自称“读书人”的何阳拥有12000多册藏书,都是自己多年来购置的。何阳觉得,对读书人来说,买书就像女人买衣服、买鞋、买包,并不是真缺,追求的是一种愉悦感和占有欲。“买书和读书其实是两回事。”

      买书不读,原因很多。

      有的是读不下去。连爱书如命的何阳都坦言:“《追忆似水年华》和《尤利西斯》我就看不下去,同样是托尔斯泰的名著,《战争与和平》感觉隔了一层,《安娜·卡列尼娜》《复活》读起来就贴近人心。”

      有的是买书太多。出版人周丹家里有2000多册书。由于职业关系,关注儿童文学领域的她从2010年开始买一些相关的理论图书和儿童文学作品,再由此延伸到其他领域,书被源源不断地运回家中。读书的进度永远赶不上买书的速度,旧的还没读完,新的又搬了回来。

      还有的是没时间读。自从有了娃,雷婷家的书房风格就变了样:原来是整整齐齐码着书,现在堆满了婴儿车、玩具、纸尿裤……“上班忙事,下班忙娃,那些好书真的需要静下来才能读。”

      人民文学出版社策划部主任宋强透露,纸质书的整体销量近年来持续增长,尤其是名家作品的销量增长迅速。“王安忆的《匿名》不是消遣读物,并不好读,今年1月出版到现在已经卖到5万多册。贾平凹的书,平均销量在30万册。”宋强说。

      2015年公布的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6本,比2013年的4.77本减少了0.21本。一方面是图书销量上升,另一方面是阅读量下降——数字证明,很多人买了没读。

      启动于1971年的互联网古腾堡计划,为读者免费提供了海量文本。随着内容资源的丰富和阅读工具的革新,电子书成为不少年轻人的阅读选择。

      国民阅读研究与促进中心主任徐升国曾表示,2014年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Pad阅读等)的接触率为58.1%,较2013年上升了8%,并且首次超过纸质图书阅读率(58%)。我国成年人手机阅读群体的微信阅读使用频率为每天两次,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超过40分钟。

      对于电子阅读,读得越多反而会越引发争议——争论的焦点在于浅阅读和碎片化阅读。

      何阳认为,上下班路上看看电子书和微信,实际上是一种消遣,并不是真正的阅读。何阳说:“消费性的阅读和看电视一样,是一种消遣,不在阅读之列。我不否认消遣也能获得一些东西,但过于平面化。”

      亚马逊在今年初公布数据,3年来,其电子书库从两万多本增加到约30万本,并且跟600多家国内外出版社合作,畅销书有时候可以做到纸电同步上线。于是,一种新的囤书形式出现了。

      无论如何,买得多总是读得多,无论电子书还是纸质书。亚马逊全球副总裁张文翎说:“kindle用户阅读量明显大于全民阅读量,kindle使用者每年阅读量达到12本以上的超过72%,超过24本的也达到50%”。

      (《中国青年报》3.27 蒋肖斌)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