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6年03月29日 星期二

    “东家”的修炼

    《 文摘报 》( 2016年03月29日   08 版)
    “东家”的修炼

        “东家”的修炼,是家政业资深人士认为尤其关键、却总被汹涌市场需求淹没而来不及做的事。

     

        舆论中,满眼是对保姆职业素养的吐槽:她们很“刁”,反过来面试东家,房子多大,用啥牌子洗发水;她们会“享受”,“那天回家早,竟见保姆裹着我浴巾吹头发”……但甚少有人提及雇主的修炼。

     

        记者大量走访雇主、保姆以及中介机构,在进行多维度调查后惊讶发现:那些负面情绪加身的保姆,除个人品行之外,很大程度上是一块“多米诺骨牌”,多与淡漠的亲情、受伤的人格与渐深的积怨有关,而这又与雇主极大相关。

     

        抹着眼泪做阿姨

     

        说着说着,沁娥就哭了。

     

        沁娥53岁,今年是她来沪做保姆整十年。十年前,她奔着让儿子上大学的目标而来;十年后,儿子大学毕业后成为上海引进人才,在宝山区当英文教师,落了上海户口。这成功,是对沁娥十年最好纪念。

     

        她却说,没有人知,“这十年我抹着眼泪在做”。

     

        她现在每天给六、七家雇主当钟点工,都是同一或邻近小区。她摊开两手,指甲泛灰、脆弱,手掌手背粗糙红肿,那是她在各户人家裸手用各种化学品洗脱排油烟机、厕所的明证。

     

        当年,她由安徽老乡介绍来上海,身上只带600元,车钱加房租花去400多元,还要吃饭,待身上仅剩100元出头时,她急得又跑到浦东家政服务站找周霞,“周老师,快派单,再苦再累我都干!”

     

        周霞也犯难,像沁娥这般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的阿姨,占社区里前来登记的保姆总数的20%。文化水平较低,只能做更苦更累的活。

     

        当时有位60多岁的大妈,左手骨折,每天需保姆照顾3小时,时薪7.5元。这是沁娥第一位东家,她记忆至深,“永远不会忘记那天,大妈上完厕所,屁股一撅,让我帮她擦粪便。可她右手明明很活络……”

     

        说到此,沁娥又飙泪,“当时就一个念头,无论如何熬过去,儿子上学等钱用呢!”

     

        保姆的苦楚,周霞是见证人。周霞2002年从上海某企业下岗,做过半年保姆,后在自家社区担任家政辅导和管理老师。她经常给保姆们送点福利,免费体检、合唱团、插花班、年夜饭……各种聚会,却常常成了保姆们的诉苦会。

     

        不止一位阿姨跟周霞哭哭啼啼,说在雇主家“伤自尊”了。“东家有洁癖,我桌子刚擦完,她戴上白手套再撸一遍,手套有点黑,就说我偷懒”;“东家规定我不能用拖把,要我跪地上用抹布擦,可我年纪大了膝关节跪不下去啊……”

     

        “香喷喷的孩子,臭烘烘的老人”

     

        曾在上海某服务技能培训中心任校长的美英,帮助上海首批下岗女工和外来媳妇向家政保姆转型。她说,家政业有句行话——“香喷喷的孩子,臭烘烘的老人”。她的一位学生创办了托儿所,每天下午一大帮家长来接孩子,保育员还经常被拍“马屁”。后来托儿所生源减少,改办托老所,老人却远没有小囡“吃香”,家属甚少来探望,甚至逢年过节都不接老人回家。托老所所长很感慨:家长们买一大堆亲子教育的书,可研究老人护理、心理的书,有多少人问津?

     

        周霞感同身受。2002年她下岗,在自家小区内为一对老夫妻做了半年保姆。老夫妻的女儿是领养的,对养父母不怎么孝顺,倒是老人大外孙悄悄请周霞帮忙,每天在自己家多烧点中饭,给二老送些过去。老头高烧,养女无动于衷,周霞再找老人的大外孙,总算送进医院。老人知时日无多,又指望不上女儿,脱下2个方戒塞给周霞,让周霞“无论如何陪我老太婆最后一程”。周霞兑现承诺,此后几个月坚持照顾老太,但老太还是着急去跟老头子团聚了。周霞给老人送了终,把戒指留给了老人的家人。

     

        没想到,后来有许多阿姨都来跟周霞说些让人不寒而栗的事——有东家听任久病的老人岌岌可危,还暗示阿姨,“你自己看着办”。

     

        有些家属则不太注意言行,当着阿姨的面数落老人,“我刚给你换好,又尿!”或说气话,“你怎么还不死啊?”

     

        周霞说,家属自己不作表率,让保姆如何尊重老人?久而久之,老人愈发有厌世心理,也会反馈给保姆,保姆长期得不到正能量,很可能渐渐不再给老人好脸色看。

     

        东家,你准备好了吗

     

        “当了十多年家政学校校长,我最大收获,是学当一名称职的东家。”美英说。

     

        “对于阿姨们交口称赞的东家,我专门去讨教,人家就一句话:保姆是帮你承担家庭困难的,社会分工不同,人格却一样。”美英深深赞同,她多年来一直想开一门课,“要问问各位雇主,你要请阿姨,你自己准备好了吗?”

     

        美英自己就在摸索。她母亲有轻微脑梗和房颤,过去一直跟二女儿住。二女儿孝顺勤快,啥事不让母亲动手,时间一长,美英的二姐夫对老人便有些嫌弃。老人不开心,说要独住。没法子,美英姐妹俩请了一位王阿姨,当住家保姆。

     

        初见面,美英跟阿姨保证,“我把你当小妹”,又把阿姨拉到母亲跟前:“妈,这是我小妹,也是侬小女儿!”

     

        二姐去看母亲,有时蹭饭。王阿姨心疼老人,跟美英打“小报告”:“我今天特地烧了猪脚汤想给老太补补,结果二姐她一人吃了大半,怎么能揩老太油?”

     

        二姐不服气,找阿姨茬,阿姨赌气,称老家有事,不做了。

     

        只能美英出场。美英知道,郁闷必须要有出口,便诚心诚意跟王阿姨讲:“我二姐不常来,别计较。你也不容易,有啥不开心跟我讲。”王阿姨又改口说,想趁照顾老人间隙,出去做钟点工,每月多赚300元。美英只好爽气一把,“300元我加给你”。但她抓住王阿姨内心最柔软一面,“你儿子不是在上海读书吗?这300元我先给你存着,补贴你儿子学费,你回家过年时给你,行吗?”

     

        阿姨偶尔偷懒,锅子没洗干净,结果锅底烧糊了。美英并不斥责,她叫来王阿姨,自己示范,“阿妹你看,你姐锅子洗得干净吗?”阿姨于是不好意思不勤快。

     

        美英还让丈夫和姐夫把一些新衣服送给王阿姨的儿子。王阿姨投桃报李,一空下来就给美英老母亲几个孩子钩绒线拖鞋。

     

        有一次吃饭,美英被感动到了。母亲自己夹了块红烧肉,正咬肥肉,王阿姨见状,“老太,肥肉不能吃”,一边赶紧从老人嘴里把肉夹了来,将肥肉剔到自己碗里,瘦肉放回老人碗里。这是把美英母亲当自己人啊!美英当场表扬,“老妈,阿拉小王好伐?”老人点头,“小王好,小女儿好!”王阿姨听着高兴,以后做事更卖力了。

     

        老人身上和口腔有“加龄臭”,但王阿姨不嫌弃。平时,美英母亲睡大床,王阿姨睡一旁小床。但老人连夜尿床时,王阿姨主动跟老人睡一床且一头,说“晚上能惊觉些,方便照顾”。美英知道,有些亲生子女都未必能做到这点。

     

        人非草木,处久了总有感情。王阿姨私下会对美英说:“在你们家做很开心,就是钞票给少了点……”

     

        后来美英大姐退休照顾母亲,美英便给王阿姨介绍了新东家。王阿姨经常给美英打电话,说新雇主不好,当然不忘关心“老太好吗?她要是走,你们一定要叫我……”

     

        美英是普通人家,懂得用心待保姆。人心换人心,何尝不是一门功课呢?(文中名字均为化名)

     

        (《解放日报》1.30 李晔 张嘉瑜)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